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石油消费国受益低油价 全球性通缩风险增加

国际油价在上周走出了近3年半最大单周涨幅,但支持油价走高的石油工人大罢工、美国钻井数目减少、利比亚动荡等主要因素都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因此油价“熊市”的基础仍在。低油价亦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得天然气的经济性逐渐降低,这恐影响天然气未来的市场推广。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受低油价拖…

国际油价在上周走出了近3年半最大单周涨幅,但支持油价走高的石油工人大罢工、美国钻井数目减少、利比亚动荡等主要因素都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因此油价“熊市”的基础仍在。低油价亦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得天然气的经济性逐渐降低,这恐影响天然气未来的市场推广。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受低油价拖累,政府财政锐减,进而影响大型基建投资。这对中国基建企业出海造成一定阻碍。此外,油价下跌给相关国家带来的进口成本下降的同时,全球性通缩风险正在逐步增加。

昨日(2月10日),欧佩克下调今年原油产量预期,国际油价持续反弹,3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52.86美元。

尽管国际油价在上周创出了3年半最大单周涨幅,但支持油价走高的三大主要因素——石油工人大罢工、美国钻井数目减少、利比亚动荡都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油价熊市的基础仍在。

财经资讯了解,主要石油消费国短期来看会受益,欧盟官方经济学家亦认为,全球油价的大幅下跌以及欧元贬值,将给今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起到提振作用,因而上调欧元区的经济增速预期。

石油消费国受益低油价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称,油价近日出现的反弹更多只是技术层面的,这种回升难以持续。全球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将从今年3月起开始继续恶化,供需失衡的态势可能加剧,起码不会出现缓和。

若真如此,上述分析对欧盟等石油主要消费经济体而言不算是个坏消息。根据《欧盟经济预测》报告,欧洲各经济体有望实现增长,原因之一正是油价走低。

这一成因也同样适用于亚洲经济体。渣打银行全球经济学家马德威说到,油价下跌导致投入价格下降,提高企业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据渣打银行测算,对中国香港而言,假定油价成本变动完全传导至终端消费者,估算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时,全行业企业经营成本将增加0.42个百分点。

马德威亦认为,消费者将受益于油价下跌,因为企业节省下的成本将部分转化成产品价格的下降,间接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例如,一旦油价下跌,执行弹性价格体系的经济体的低油价将支撑家庭消费的增长。

韩国政府及其智库开展的研究估测,油价下跌10%对韩国GDP的积极影响约为0.3~0.4个百分点。油价持续性下跌不仅使消费者和企业受益,还推动了企业投资。预计油价持续性下跌10美元还将降低年CPI0.7个百分点。

IMF最新一期报告预计,2015年至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小幅加快,从2014年的3.3%上升至2015年的3.5%和2016年的3.7%。

全球性通缩风险增加

油价下跌显然是把“双刃剑”。马德威表示,明确油价下跌是供给驱动还是需求驱动,对开放型经济体而言意义重大。若因需求疲软导致油价下跌,则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或小于供给过度为根本原因导致的油价下跌。

正因如此,油价下跌给相关国家带来的进口成本下降与全球性通缩的负面影响在今年恐将有一次正面交锋。

野村证券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刘易斯·亚历山大表示,目前包括欧洲、日本在内的很多经济体正面临较为严峻的通缩风险,低油价可能加剧通缩,给这些经济体带来更大风险。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研究员菲利普·勒格兰也认为,由于目前欧元区经济不景气,油价下跌很可能导致工资水平下降,进而加剧通缩风险。对欧洲经济体来说,即使是油价下跌最终很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日本作为全球最典型的石油进口国,颇具观察价值。渣打银行报告称,目前日本的通胀水平意味着全球油价下跌对日本经济并非积极因素。

自2013年以来,日本央行及政府一直努力将通胀恢复至正常区间,此前数十年间日本一直遭受低通胀,得益于日元走弱推高出口商品价格,自2013年5月以来日本核心通胀率才处于正区间。

马德威预计,油价下跌或将拉低日本2个百分点的通胀目标,特别是当日本政府未能通过改革复苏国内需求时。

IMF建议推进结构改革

来自欧盟的经济学家对未来的乐观判断,总习惯加上“谨慎”二字。前述《欧盟经济预测》报告警示:“虽然近来油价的下跌从短期来说应该能为欧盟的GDP增长提供积极性的帮助,但是,如果这让政策制定者在仍然横在面前的严峻挑战面前分散了注意力,这种帮助可能会成为一种祸患。”

公开数据显示,欧元区对设备的投资继续收窄,总投资占GDP比重比经济危机前低出3.5个百分点。上述报告认为,“甚至连2010年和2011年的投资规模都还达不到,这意味着投资依然低于危机前期年份的长期平均值。”

IMF的建议很中肯: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减弱表明,多数经济体需要提高实际和潜在增长。这意味着尽管不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有所不同,所有国家都需要果断推进结构改革。

IMF认为,油价下跌为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改革能源补贴和税收提供了机会。在石油进口国,取消一般性能源补贴带来的节余应当用于更有针对性的转移支付,以保护贫困人口,适时降低预算赤字,并在条件合适时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这正是全球经济学家所担心的事情,马德威表示,油价下跌对经济的短期刺激可能使欧元区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避开经济改革。

目前,欧盟结构性失业率增长在持续下,生产率增长回落的趋势仍未见扭转,疲软的经济增长进程仍可能导致潜在增长率进一步下降。这种风险促使欧央行作出至少购买1.1万亿欧元资产的承诺。

欧盟负责经济与金融事务的专员莫斯科维奇认为,欧洲央行近期的重要决策将对改革与明智的财政政策起到更大支持作用。然而,未来还有许多艰难工作要做,比如要为数以百万计的失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

替代能源

天然气消费增速去年创新低或影响第三次提价

作为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原油价格在2014年下半年的断崖式下跌,使得天然气在工业上的经济性迅速下降。

近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天然气在中国的发展增速降为10年来的最低点。

在非民用天然气的价改三步走中,存量气已经上涨两次,按照此前预算,今年存量气将再一次上涨。

天然气分析师王晓坤称,若存量气价格仍然按此前幅度上调,则会对天然气未来的推广使用造成阻力,今年可能出现存量气上涨幅度减缩的情况。

天然气需求增速放缓

2014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上述《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表观消费量约为183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9%,增速为10年来最低。

上述《发展报告》预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2000亿立方米,增速仍将不足10%。

此前数年,天然气需求量一直保持着超过10%的增速,去年以来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则受到了低油价的“狙击”。《发展报告》称,中国天然气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快于预期。

“在2013年1676亿立方米的表观消费量里,天然气发电与工业用气各占15%左右,天然气(LNG)重型卡车占比将近10%。去年以来,这三块需求上涨速度放缓比较明显,因此也影响到市场对天然气整体的需求量。”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分析称,“由于煤炭与石油价格的下滑,一些原本使用天然气进行生产的厂家,出于经济性考虑,开始使用煤炭、石油代替天然气。”

天然气重型卡车的销售亦在去年出现了下滑。“此前LNG重卡保有量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增速。但现在对物流公司来说,使用天然气的经济性肯定不如石油,因此LNG重卡在今年的销量出现了下滑。”分析师刘广彬标准。

王晓坤认为,天然气在下游的拓展步伐受到高价的抑制,增速在放缓:“在工业领域,由于造纸、金属冶炼等制造业低迷,对于价格敏感,价格逐步上涨的天然气吸引力在减弱;在发电领域,由于天然气发电高于煤炭3倍左右的成本而步伐滞缓。”

涨价或阻碍天然气推广

在煤炭、原油等替代能源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工业用天然气的经济性逐渐丧失。业内认为,若存量气仍然“任性”涨价,则会阻碍天然气的推广。

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曾出台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将非居民用气区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增量气门站价格一步调整到与可替代能源价格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水平,存量气价格调整分3年实施,计划2015年到位。

在2013年进行第一次价格调整之后,2014年8月,发改委对天然气价格进行近年来第二次调价,9月1日起,非居民用气除广东、广西(增长0.12元/立方米)外,其他省市存量气价格均增长0.4元/立方米。此次调价后,存量气价格与增量气价格价差仍然在0.5元/立方米左右。

按照调价计划,存量气在今年将迎来第三次上涨。但是目前业内认为,其上涨幅度或将有所下调。“从经济性与需求来看,天然气价格未来上涨的空间并不多。”王晓坤分析称,“目前很多工业企业反映,天然气涨价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单纯依靠‘环保’优势,难以支撑天然气消费继续迅猛增长。”

在李莉看来,发改委对非居民用气的调价主要是为了增量气与存量气价格接轨,因此此前在油价逐步上涨的情况下,存量气价格会逐步调升向增量气靠拢。“但是随着目前油价的持续下跌,2015年可能出现增量气下调价格向存量气靠拢的局面。”

分析师孙阳亦认为,油价大环境的改变,将使得存量气难以上调。“原油价格自2014年6月开始暴跌,作为天然气价格参考因素的国内燃料油价格亦跌至2150元/吨,较2013年低点下滑了37.7%,当时制定的增量气价格不符合现在的经济环境。

王晓坤则称,今年天然气门站价格进行调整,门站价格或采用市场净回值方式定价,由此可能带来增量气价格下调。

基建行业

原油熊市拖累新兴市场中国基建出海危机共存

尽管近期油价有所回升,但此前价格下跌的蝴蝶效应仍在发酵。

近日,墨西哥政府以“国际油价大跌导致政府收入锐减”为由,无限期搁置了一条高铁项目。这一项目最初中标者,正是以中国铁建为首的国际联合体。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随着初级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全面步入深度熊市,在有意引进中国铁路技术的国家中,如同墨西哥那样可能遭遇偿付问题而发生波折的不在少数,其中包括有些已经与我们签署了巨额意向书的国家。

据悉,中国目前正与包括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在内的28个国家洽谈高铁合作项目,与俄罗斯和泰国已经签署了高铁合作意向书。

目标市场受累于原油熊市

中国高铁出海在去年有不俗的表现:7月由中国参与建设的土耳其“安伊高铁”正式通车,成为中国高铁真正意义的海外第一单;10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

在中国高铁加速出海的过程中,阻碍也随之而来。被寄予厚望的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几经波折,如今以无限期搁浅收场,原因正是国际油价大跌导致政府收入锐减。

事实上,与墨西哥处境相似的国家不在不少。据梅新育介绍,初级产品出口国本身就是中国基建和其他商品出口的重要市场,随着初级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全面步入深度熊市,一些东道国的偿付能力会受到影响。

俄罗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据彭博社报道,俄罗斯铁路公司正在筹建的莫斯科至北京高速铁路,总长近8000公里,将会使两国首都的车程由目前的5天左右缩短至30个小时。

如此庞大的项目自然意味着巨额投资,据最新财经新闻了解,该铁路仅俄罗斯境内的成本就达到2.5万亿~2.8万亿卢布。但是,去年下半年的油价暴跌已经让财政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俄罗斯损失惨重。

俄罗斯财长上个月在一次年度经济会上表示,由于西方制裁和油价暴跌导致财政收入大幅缩减,财政部计划削减除军费开支以外的所有其他部门预算开支10%。

改变策略或藏转机

2月3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来到中国。美联社报道称,阿根廷经济紧缩美元外资减少,克里斯蒂娜不得不改变策略转往中国寻求支援。期间,中阿两国签署了大量投资协议,其中就包括一个重水堆核电站项目,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走出去”的重水堆。

“政策沟通的作用尤为重要。”梅新育认为,在我国基建出海的过程中,要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需要我们关注东道国外资政策、其他相关政策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并与东道国积极磋商交流,为我国的商品、服务、资本输出寻求尽可能好的环境。

据梅新育介绍,在初级产品牛市的十年时间里,不少依靠能源、资源出口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都提高了外资准入条件,一些基建项目的招标条件尤为苛刻。我国要充分利用经济周期的效力,帮助东道国认识和遵从客观经济规律。

巴西高铁项目正应了梅新育的判断。早在2009年,巴西政府就曾邀请中国参与巴西的高铁建设,可是当时极高的招标门槛让中国企业最终选择退出。2014年,铁矿石价格下降了近50%,巴西财政也跟着缩水。

据巴西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巴西初级财政赤字达325.36亿雷亚尔(约合137.6亿美元),是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赤字,使得巴西政府在去年初制定的初级财政盈余目标落空。

尽管钱袋子收紧,但巴西却在高铁项目上“松口”。去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西,两国签署了《关于加强铁路交通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巴西总统在习近平访问期间对媒体表示,中国经历了铁路大发展时期,中国在铁路建设上拥有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希望中国能够帮助巴西开展铁路建设。

梅新育介绍,以前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是由政府财政投资,如今一些国家经济遇到困难,也许能成为契机,令其放开对外资的限制。


(财经责编:任波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