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人民币汇改重启后 欲将迎来首次年度贬值

人民币汇改重启后第四年,人民币对美元终于改变单边升值的态势,有可能迎来首次年度贬值。今年上半年,在中间价的带动下,人民币即期汇率一度贬值达3.75%;进入6月后,受经济(尤其是外贸)企稳影响,人民币即期汇率重归升值通道,逐步收复失地。上周五(21日),中国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汇改重启后第四年,人民币对美元终于改变单边升值的态势,有可能迎来首次年度贬值。今年上半年,在中间价的带动下,人民币即期汇率一度贬值达3.75%;进入6月后,受经济(尤其是外贸)企稳影响,人民币即期汇率重归升值通道,逐步收复失地。上周五(21日),中国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增;本周一(24日),降息后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大跌168个基点,基本宣布升值通道面临关闭

截至目前,人民币即期汇率维持在6.13-6.14的水平,较年初的6.05仍有相当距离。如今,美元持续走强,中国经济重归下行,央行宣布降息以应对低通胀局面;在余下月多的时间里,人民币难有更加强劲的升值动力,无力填补余下的空间,对美元全年贬值似已板上钉钉。按照当前的形势,人民币即期汇率可能将贬至6.15之上,全年贬值超过1.6%。不过,相比于其他主要货币动辄贬值10%以上,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仍算可控、轻微的。

事实上,由于钉住美元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表现依然强势。国际清算行(BIS)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10月份环比上升1.5%至121.57,连续第五个月回升并创历史新高。BIS的有效汇率指数基于2008-2010年贸易数据权重,并以2010年为基期。在人民币指数的权重中,欧元、美元和日圆分列前三位。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更多反映在欧元、日圆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出现被动升值。这也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深化提出要求,在主要国际货币汇率重估的情况下,人民币是否仍有必要与美元挂钩?做实“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汇率制度,可能是应对当前汇率“名贬实升”的策略所在。

最新财经新闻了解,中国央行宣布降息后,国际市场对于亚洲货币“竞争性贬值”预期升温。在此之前,由于日本经济在最近一个季度陷入衰退,日本央行也推出了宽松举措,支撑日本经济。上月底,日本央行已在争议声中大幅提高了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之后引发日圆对美元汇率的下滑。如今,中国也加入到降息的行列中。受此影响,更多经济结构相似、坚持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可能将迫作出回应,泰国、印度和韩国是最可能跟进的国家。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趋势下,这将进一步强化非美货币贬值、美元升值的格局。而低通胀与经济增长低迷共存的现象,则将在亚洲蔓延。

打破此间闷局,需要亚洲诸国更加深入的合作。尤其是中国,作为近三十年全球经济增长最为瞩目的引擎,应当承担起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责任——这不应被视为负担,而是全球化以及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大框架下,保持外部经济环境稳定、刺激外需的主要方式。这一方面,中国领导层已经有所行动,以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与亚投行为载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开始从概念落地;但在说服合作伙伴,以及将计划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仍然好事多磨,并且需要经过仔细的考量与计算。

聚焦到人民币汇率上,资本对外输出要求人民币相对主要国际货币保持稳定,给予使用者以充足的信心。中国的资本输出需要伴随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同推进,从上游大宗商品到终端消费都需要纳入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内,避免日圆国际化“两头在外”造成的功亏一篑。以这样的视角考量,人民币即使采取贬值策略,加强汇率弹性,其幅度也应当是有限的。相应的,国内的货币宽松也需要服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大前提,尽可能避免参与到“竞争性贬值”的过程中。以邻为壑在亚洲重演,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当然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美元强势,人民币比美元更加强势,这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人民币在2014年将迎来汇改重启后的首度贬值。这是好现象,进一步验证了人民币汇率已进入均衡区间。人民币汇率下一步是升是贬,需要综合考量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两方面因素;将决定权交还给市场,做实“一篮子货币”,是最佳策略所在。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人民币迎来年度贬值 最新财经新闻 2014年11月26日 09:5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