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各路巨头杀入跨境电商 尚未盈利

跨境进口电商在半年前几未起步,如今,已贴上了“外贸新常态”的标签。时值“双十一”,各大电商巨头跃跃欲试,一场关乎保税进口模式的实验看点十足。然而,看起来热闹异常的跨境进口电商,究竟是何种现状?从业者们只用一词概括——折腾。政策尚未完全落地,监管部门态度也未明朗,抱着“试错”的心…

跨境进口电商在半年前几未起步,如今,已贴上了“外贸新常态”的标签。时值“双十一”,各大电商巨头跃跃欲试,一场关乎保税进口模式的实验看点十足。

然而,看起来热闹异常的跨境进口电商,究竟是何种现状?从业者们只用一词概括——折腾。政策尚未完全落地,监管部门态度也未明朗,抱着“试错”的心态,一大批先行者前仆后继,跨境进口电商众生相日渐显露。

望着眼前一片蓝海,小海淘、海代虽火热,却不得不面对日均几十单销量的残酷现实;隐藏于天猫国际、苏宁易购等平台之后的行业领头羊,或按兵不动观察,或已向上下游延伸,从代购转向直购……

颠覆传统贸易模式巨头争做跨境进口电商

今年的“双十一”狂欢之于跨境进口电商而言,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实验。

以天猫国际、京东海外购为首的大型电商,早已启动备战模式。2014年10月29日,亚马逊中国宣布,开通海外六大站点直邮中国的服务。就在“双十一”的前一天,亚马逊中国宣布其“海外购”服务开始试运营。

伴随着国内消费者日益扩大的需求,跨境进口电商概念越发火爆,对产业链与模式的完善也已起步。而在试点一年后,从业者们却略显迷茫,他们从热身到热血,又回归至冷静,“因为心存希望,所以折腾。”海贸会会长刘智勇称。

对行业而言,“双十一”的看点不仅是天猫国际销量破记录这么简单。全面拉开的“海淘”攻势正在试探监管层的底线,而现行政策下试行的保税模式也将迎来大考。

各路巨头杀入跨境电商

和往常一样,“双十一”前后数周是电商最忙碌的日子,不同的是,今年巨头之间的贴身肉搏新增了一块战场——跨境进口电商。这个名词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常常简单以“海淘”、“海购”、“跨境网购”来描述。

在易观高级分析师林文斌看来,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的提升,对网购商品的关注逐步从价格、服务转移到品质和品牌。而海淘恰好满足了消费者从价格到个性化的多种需求,成为网购增长的新动力。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跨境进口电商的交易额为700亿元,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则表明,从2008年到2013年,跨境进口电 商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护肤美妆、婴幼儿食品、服饰、保健品、电子产品五类消费品最为热门。据林文斌预计,2014年中国进口网购交易规模将超 过1200亿元人民币。艾瑞咨询的报告称,跨境电商真正的蓝海在进口,中国对海外商品的需求巨大。

千亿级蛋糕面前,各大巨头纷纷杀入海淘。今年2月,天猫国际正式上线,提出为国内消费者直供海外原装进口商品;7月,苏宁低调成立跨境电商项目组,目前正在 全球范围内展开招商;此前,亚马逊中国突然宣布开通海外六大站点直邮中国服务,后又于“双十一”当天,宣布全中文版亚马逊海外购商店上线。

业内认为,这是阿里赴美上市后的第一个“双十一”,是其在国际市场打响品牌的重要机遇,因而整体表现会更为抢眼。“天猫的用户基础是最大优势。”林文斌指出。

而亚马逊被视作天猫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在推出全中文版亚马逊海外购后,破除了消费者语言障碍。此外,亚马逊号称拥有8000万商品种类,包括鞋靴、服饰、母婴、营养健康及个人护理等,并与海外网站同质同价。相比之下,本土平台的商品资源则逊色许多。

尚未有跨境电商盈利

巨头的杀入,让跨境电商行业热闹了许多。

财经资讯了解发现,商务部今年扶持的政策重点就是跨境进口电商。截至目前,海关方面的政策也基本明朗,特别是今年7月海关总署公布了2014年第56号(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后,跨境进口电商们感到“一只靴子已经落下来”。

在此背景下,跨境进口电商的模式也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个人代购基础上,形成了海外买手或代购流程服务的专业代购平台,包括专业代购平台和海淘服务商。在业 内人士看来,专业代购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个人代购时品类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优化了购物流程,消费者的体验明显优化。

自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政策出台后,又出现了自贸区/保税区跨境电商平台。如上海自贸区推出了跨境通,宁波保税区推出了跨境购。目前,这种由官方运营的电商平台对入驻的商家规模要求较高,目前商家较少,成交金额也不大。

但在整个跨境进口电商行业中,占据大部分规模的依然是综合类电商平台,这一类型又可细化为以天猫国际为代表的开放平台,以及如聚美优品、唯品会为代表的自营网站。也有大量专业代购入驻开放平台,成为店中店。

在林文斌看来,目前跨境进口电商从个人代购时代起已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期,“如今已接近尾声,市场商业模式将要起步,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眼中,热闹的始终是电商终端这一头,整个供应链远未打通,跨境网购规模也没有爆发。

“首先,还没有听说哪家跨境进口电商企业已经盈利,大家都处于前期烧钱的阶段;其次,试点这一年,大家都在折腾。”刘智勇对记者坦言。

近 日,一篇题为“2014年跨境电商生存真相(进口篇)”的帖子在圈内流传,文中描写的众生相得到普遍认可。该文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试点一年,由于 对政策的解读还不稳定,企业略感迷茫。各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大多订单还是维持在几十单左右,日均销售额也在几千元徘徊。更重要的是,清关与货源成 为两大绕不过的痛点。

颠覆进口贸易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迷茫还是满怀期望,跨境进口电商行业都把目光投向了“双十一”。“看点不在于天猫国际销售额有何突破,这是一个绝佳的观战平台,也是一 场大型实验。”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说,通过大批量、大规模的集中性交易量和通关量,可以整体考证产业上下游的战略意志、整合能力以及相关部门对于保税进口 模式政策的最低底线,“另外一只靴子还未落下来,这就是中国商检以及国税对于保税备货模式的监管底线。”

自去年开始,宁波、上海、重庆、杭州、郑州、广州6个城市试点跨境电商贸易,基于上述6大试点区域的保税口岸,几大电商推出了以保税备货及保税集货模式为核心供应链基础的备货模式。

这当中最突出的是天猫国际,数据显示,天猫国际目前60%以上交易订单交由几大保税区进行备货和发货。具体而言,就是货品从海外进入,免税存放保税仓,消费者下单后,产品直接从保税仓发出。

林文斌指出,这种保税模式的好处在于,商家不用一单一单购买后向消费者终端发货,而是可以批量运输,从而节约人力、物流等成本。最重要的是,以保税模式进入 仓库的货物,可以以个人物品清关。由于是个人物品清关,便只需缴纳行邮税,而不像一般贸易除了缴纳关税,还要缴纳17%的增值税。除此之外,检验检疫等程 序也相对简化。

在曾碧波看来,保税进口模式的监管政策稳定对于整个跨境进口产业链的价值巨大,如果能够顺利大规模走通,将有希望在接下来一年给整个行业打通一条康庄大道,几乎可以颠覆性地推进整个传统进口贸易产业的自我重构升级。

然 而,由于行业迅速发展,各试点地方对保税模式政策的解读各不相同,一段时间的“先行先试”后,各地保税模式开始面临一些问题。“已经出现多地对保税模式解 读不一样的情况,因为保税对一般贸易进口的影响最直接。”某行业观察人士解释道,“试想两个人都做进口生意,其中一人把大批货物拉到中国,以传统的一般贸 易方式清关,他需要交增值税,要做大量的检验检疫;另外一个人却以跨境进口电商之名,拉到保税仓囤放。有订单后,再一票一票地发货。不需要交增值税,也不 需要检验检疫,这对于一般贸易来说是巨大的冲击。”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目前只开放了六个试点城市的原因,因为与亚马逊开放中国直邮的影响相比,保税模式彻底放开,对一般贸易的冲击不可估量。

“决策者对此有所察觉,也一直在观察。”曾碧波说。在跨境进口电商从业者们看来,一旦保税模式放开,将颠覆我国整个进口贸易的结构。

至于未来是否能放开,伍志斌和他的同行持比较保守的态度,“看着热闹,但对于国内原有的贸易模式冲击太大。”历来追求贸易顺差的国策,让行业的等待变得漫长,从业者们也略显迷茫。

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今后5年,我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10万亿美元。几日前,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其中一条就是“大力发展进口促进平台”。面对这一系列动作,曾碧波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写下两个字:希望。


今日关注的话题是关于太原营业执照代办的信息内容,如果您想更多了解相关商务代理的知识和办理注意事项,敬请关注太原营业执照代办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跨境电商 财经资讯 2014年11月14日 12:5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