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朱邦凌: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要有完善的征信体系

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就没有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由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平台无法对接,信息无法共享,P2P与众筹等不得不通过线下调查客户信用和调取央行征信报告,各自组建线下征信风控团队,这样的网贷与小额贷款公司其实并无实质区别。支付和征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信用就是…

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就没有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由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平台无法对接,信息无法共享,P2P与众筹等不得不通过线下调查客户信用和调取央行征信报告,各自组建线下征信风控团队,这样的网贷与小额贷款公司其实并无实质区别。

支付和征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信用就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P2P最先兴起的英国、美国等国家拥有完善的征信体系,P2P机构能够与之相连,能够 在线上快速完成交易。目前,美国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Club基本只做线上交易,而将LendingClub模式引入中国的P2P公司,尽管拥 有最新的分析技术,但依然有80%的审核业务需要在线下完成。

在国内,由于征信体系不健全,央行征信系统相对互联网金融是闭环的,线上交易受到很大局限。现在银行只在全国7000多家小贷公司中挑选一部分获得央行的征信信息和征信报告,P2P公司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难以进入银行的征信系统。

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P2P在中国举步维艰,这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恶意圈钱跑路不断,虚构注册地址等,都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质不公 开,投资人无法查询相关信息,而网上活跃的一批恶意借款人也让众多网贷公司头疼。没有方便快捷的征信系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如“盲人摸象”,借贷双方互 不知底。投资者对P2P公司的投资也变成了高利诱惑下的赌博。

央行的征信中心是国内最大的金融数据库,共收录法人1940万户,自然人8.5亿人。但其部分数据可能没有互联网金融活跃,互联网金融在典当、借贷活动中, 贮存了大量时效性强的活跃信息。同时,互联网企业通过拥有大量电商活动建立了宝贵的信用资源,从电商、微博等平台获取客户网络痕迹,从中判断借款人的信用 等级,形成整体风险导向,完善大数据的积累。但互联网金融企业实力和技术参差不齐,一些报告的合规性和规范性、安全性以及客户隐私保护都难以达到央行征信 系统的要求。如果在互联网金融数据规范基础上实现二者联网,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反哺央行的征信中心。

一份截至2020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正在规划中,这也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根据规划,以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四大 领域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实现了社会信用的全面覆盖。2017年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 资源共享。

最新财经新闻了解,今年上半年,P2P行业成交量达1000亿元,互联网金融实际上要比电商行业的发展更迅猛。未来几年,包含P2P的整体互联网金融的成交量很快可以突破万亿级别,甚至超过实体电商。业内预测,互联网行业未来80%的利润将来自互联网金融。

目前紧迫的是,尽快明确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法律地位和监管框架,扫除接入央行征信中心的障碍。同时,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央行征信中心也应当主动与互联网金融数据平台对接,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征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


今日关注的话题是关于代理工商注册的信息内容,如果您想更多了解相关商务代理的知识和办理注意事项,敬请关注代理工商注册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最新财经新闻 互联网金融 金融征信体系 2014年10月17日 09:5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