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蚂蚁金服面世 欲打造金融界的阿里体系

尽管“蚂蚁银行”的名称被否,但这种虽然渺小却总能齐心协力焕发惊人力量的小生物还是为阿里人所钟爱。筹建一年多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蚂蚁金服”)于昨日正式成立了。据财经资讯了解,2013年,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

尽管“蚂蚁银行”的名称被否,但这种虽然渺小却总能齐心协力焕发惊人力量的小生物还是为阿里人所钟爱。筹建一年多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蚂蚁金服”)于昨日正式成立了。


蚂蚁金服面世


财经资讯了解,2013年,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筹)也将服务人群锁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至于名称的由来,蚂蚁金服方面表示“我们只对小微世界感兴趣”。

事实上,就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前最后一个月,阿里巴巴董事会、雅虎、软银、小微金服等各方,已就阿里巴巴集团和小微金服集团的股权和资产购买达成协议。新协议一方面扩大了阿里巴巴集团及各股东方能够获得的利润分享范围,并厘清了阿里巴巴与小微金服的业务界限。

谈及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的关系,蚂蚁金融CEO彭蕾表示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关联公司”,但目前双方无股权关系,是两家独立的法人实体。

而根据“不竞争承诺”,未来阿里巴巴集团不得开展小微金服从事的金融服务,小微金服则不得从事阿里巴巴集团所从事的业务。但是这并不阻碍两者在经营战略上的 一致性,例如平台化及开放战略。特别是,小微金服提出要搭建小微企业和消费者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与马云定位的阿里要做 DT(datatechnology)数据时代商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概念不谋而合。

其中,为什么开放尤为重要?长江商学院教授陈龙向记者表示,支付将成为互联网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能力,这也是BAT三家都要加大布局支付力度的原因。而一 旦能力完善,三家平台搭建完成,互联网巨头则只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地大数据和征信能力,和金融机构一起搭建包括网上理财、P2P、小贷、保险、众筹等在内的 互联网金融格局,而不需要事必躬亲。

蚂蚁金服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刘乐君坦言,从百度发布直达号、微信做公众号等都已看出,各大互联网公司“自己玩”已经到达天花板,平台开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蚂蚁金服的旗下,包括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前身为阿里小贷)和浙江网商银行(筹)等耳熟能详的品牌,但这并不是全部。

蚂蚁金服CFO井贤栋表示,在整个蚂蚁金服的业务体系中,支付、理财、融资、保险等业务板块仅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真正支撑这些业务的则是水面之下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等底层平台。蚂蚁金服的战略,就是开放这些底层平台。

以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平台为例,这一平台可以支撑每天10亿笔的支付交易,具有30分钟亿级账户的清算能力。基于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平台,支付宝对接200多家 金融机构,为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和近千万家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每年能完成数百亿人次的电子支付。而蚂蚁金服旗下的保险平台,同样接入了100多家保险机 构,为超过1.5亿的用户提供服务。

类似地,蚂蚁小贷的开放战略也已落地,首期与海尔合作贷款业务。而负责筹建网商银行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也表示,网商银行也会探索以开放和平台化的方式去运作。

井贤栋表示,在未来的金融生态中,合作将多过竞争,“生态系统”将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如同电商领域的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一样,金融业也会出现类似的生态系统。 这一生态系统,将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底层设施,以信用体系为基础,支撑多种平台业务,如支付、投融资、理财、保险、银行等。蚂蚁金服将秉承开放战略,对所 有合作伙伴开放云技术平台、大数据平台、市场平台,共同建设大数据时代的信用体系。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蚂蚁金服面世 财经资讯 2014年10月17日 09:5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