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南北金银花之争背后:地方与企业经济利益博弈

南北金银花之争仍旧胜负未明,但争论本身已有了诸多外延。面对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轮番质疑,国家药监局及其下属的药典委,在8月12日、8月15日两次公开回应,试图将争论拉回学术范畴,但回应内容并没有让外界满意。据财经资讯报道,8月13日,国家药典委首席专家钱忠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南北金银花之争仍旧胜负未明,但争论本身已有了诸多外延。面对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轮番质疑,国家药监局及其下属的药典委,在8月12日、8月15日两次公开回应,试图将争论拉回学术范畴,但回应内容并没有让外界满意。

财经资讯报道,8月13日,国家药典委首席专家钱忠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金银花是滕本植物,而灰毡毛忍冬是灌木”的言论,这让外界直接质疑国家药典委的专业水平。

而当舆论纷纷讨论争论背后的经济利益时,8月17日,陆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澄清举报背后的动机。“我的亲友和熟人没有一个从事金银花种植和销售,我也不认识这方面的人。”陆群说道。

据了解发现,金银花之争在涉及地方、企业经济利益博弈的同时,也指向了中医如何科学化的大命题。

隆回县困局

立秋前后,本是金银花收获和交易的旺季,但在“全国最大的金银花集散中心”隆回县小沙江镇,却显得相当冷清。镇上的中药材街长达1公里,有300多家店铺,但时代周报记者却只看到不到30家店铺开门营业。

“仓库内囤积的金银花已有200多吨,大部分是去年累积下来的。”48岁的彭旭花从事金银花销售已近20年,她一边指挥工人将囤积的金银花倒腾出来晾晒,一边说道。

而不堪巨量囤货的经销商邹明伟则直接选择了关门。据其介绍,他曾给三精制药等一些北方大型药厂供应金银花超过15年,年供应量在1000吨左右。“以前一年赚50万元不成问题,现在想保本都难。”

“原来我们的产业达到了12亿元,现在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来推算的话,产值仅有两个亿。”谈到目前的隆回金银花产业,当地一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花农受到的损失则更为直接,小沙江镇杉木坪村村支书罗贞美在2009年和弟弟承包了1000亩林地种植“南方金银花”,没想到等到2012年7月份采摘时,价格就已经跌下去了,“每人亏了七八万”,罗贞美说。

从2012年至今,罗贞美已不再雇工人摘花了,他宁愿看着花烂在地里。“雇人摘花每亩要亏300元,它烂掉我还把这钱省了。”

小沙江镇只是“中国金银花之乡”隆回县的一个缩影。位于湖南西南部的隆回县,总面积286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其种植的“南方金银花”(灰毡毛忍冬)一度占据全国金银花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据主管当地金银花产业的隆回县特色产业办书记王志勇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隆回现在的金银花种植面积从顶峰时的22万亩下降到18万亩;这18万亩中,还有花田处于弃管、弃收的境况。

困局源于更名?

从掌握的材料看来,价格下降和滞销是造成隆回当地的金银花市场萧条的直接原因。

据了解,隆回金银花的价格从2009年的每公斤80元跌到30元不到,但仍全面滞销。“以前多是外地的公司或经销商过来直接订购,今年以来,基本没大公司过来订购了。”当地多位金银花从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然而,隆回当地的大部分人目前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归结于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将“灰毡毛忍冬”列入“山银花”名录,而排除在了金银花名录之外。

对此,中国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在8月1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更名并没有对隆回金银花造成不利影响,2005年之后,隆回当地的金银花“销量翻了10倍”。

隆回县政协原副主席夏亦中不同意钱忠直的说法,他认为隆回金银花在2010年前的高速发展是因为SARS肆虐及禽流感病毒的暴发。

而从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统计表来看,从2005年到2010年,隆回县的金银花种植面积持续上涨,而2010年之后,种植面积才逐渐下滑,2013年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为17.5万亩,仍然高于2005年的16.7万亩。

“南方金银花(山银花)的价格一直比北方金银花要低”。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秘书长付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山银花的价格在历史上来讲,始终比金银花的价格低,金银花的价格在50-80元的时候,山银花的价格为十几块钱,付晓认为,导致价格悬殊的原因是山银花的产量高,但用途不如金银花广泛。

但与北方金银花相比,南方金银花由于花朵密集、采摘成本比北方低3-5倍,所以亩产量是北方的2-3倍,“北方金银花价格居高不下,而南方金银花一度占到了全国金银花市场70%的份额”。

令外界感到不解的是,缘何在2005年修典之后,南方金银花的价格却没有出现大规模影响和波动,而偏偏在2010年再次修改药典之后,价格急转直下。

小沙江镇中药材协会会长陈明辉回忆,隆回金银花市场的低迷始自2011年,当时有人在网上炒作称,金银花性凉,降火;山银花性热,上火。

“纯属无稽之谈”,陈明辉说,隆回金银花卖了几十年,一直都是当降火的药材卖的,“现在说山银花上火,我们还怎么做生意呢?”“上火”的说法从根本上颠覆了其市场价值,隆回金银花开始遭遇市场冷落。

而在钱忠直看来,去年3月26日央视曝光隆回当地用硫磺熏蒸的报道让山银花的产地信誉大受打击,才是“南方金银花”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夏亦中坦承,当时央视曝光隆回当地用硫磺熏蒸金银花的新闻后,第二天国家食药总局即派人下来严查,隆回当地金银花农户吓得不行,立即烧掉了大量的经硫磺熏蒸处理的金银花。

但他不认为硫磺事件是让金银花销量下跌的主要原因,“隆回金银花的价格和数量是由市场决定的,钱忠直没有数据支撑。”夏亦中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据了解发现,在2011年5月21日中国食品科技网的一篇报道中,钱忠直曾公开表示,中国药典并未明令禁止硫磺熏蒸药材,在他看来,硫磺熏蒸药材可以正常使用,但要杜绝滥用、滥熏。

穷则思变?

尽管陆群一再强调为“山银花”正名没有任何私人利益,但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南北金银花之争难免涉及到诸多经济利益的背后推动。

地方经济是最为显著的指标。“隆回县穷怕了,直到找到金银花经济这条路,如今销量停滞不前,隆回是怕又要回到以前的穷日子。”夏亦中坦承。

其核心原因在处方问题。药典更名对医药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药品的处方成分备案和药典是直接对应的,一旦改名,药品处方成分亦需重新备案。

据公开资料,目前使用金银花作原料的中成药药品有451个,使用山银花为原料的中成药药品只有14个,且用量十分有限。

按2005版以后的药典,以金银花为原料的各行业,标注金银花名称的产品,只能以忍冬为原料,否则涉嫌诈骗。

2006年,国家食药监局出台文件规定:对于被药典新更名的中药材,对照原来市场使用情况,“允许相关的中医药处方,依照新名字做相应的改变”。

依照这一文件精神,原来使用山银花的药企,仍旧允许使用山银花。然而现实中当药企想要恢复使用山银花,却受到多番阻拦。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于南方金银花采购量的下滑。

隆回县当地官员认为,南方金银花更名山银花后,“南方金银花原来在全国市场的70%市场份额,一夜之间归零。”

而与之相对的是北方金银花市场,近年来,以山东平邑、河南封丘、河北巨鹿为代表的金银花产区经济发展迅猛。

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秘书付晓在早前接受媒体时承认,2005年药典的修改确实给了平邑金银花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对当地金银花确实是不小的提振。

“最近三四年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比较稳定,没有太大变化。”付晓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数据显示,2013年整个平邑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在65万亩左右,干花总产量在1.75吨左右。

另一个问题在于,虽然国家食药总局明令以金银花为处方和原料的企业,不能使用山银花,但依然有大量南方山银花被北方药企和采购商以低廉的价格买走,来作为金银花高价出售,这让生产“南方金银花”的地区感到不公平。

事实上,“南方金银花”产区的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方法试图改变现状。

据获得的文件显示:邵阳市政府于2013年6月8日发给湖南省政府的公函,希望省政府出面协调在2015年版药典中,将山银花重新纳入金银花。

湖南省政府于2013年7月11日发给食药监的公函里,希望将山银花重新列入金银花。

同时,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10省市联合致函食药总局,恳请明确金银花的复方制剂品种,允许山银花与金银花通用。

隆回当地主政者认为,重新更名会拯救当地山银花产业。2014年8月13日,隆回县政府已确定“隆回县金银花产业专项工作方案”,组建由县长马健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隆回县确定的工作内容包括“争取科研院所支持”,“向市、省、国家各级各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向上级争取支持”,“主动与各媒体进行联系沟通”,决定“组织专家加大网评力度,炒热、炒久,让这一次舆情成为南方金银花更名的转折点和着力点”。

8月15日,隆回县小沙江镇千余群众上街表达意愿,持续一个半小时。游行队伍打出“任何人都无权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等横幅。参与者多是当地种植户。

隆回县当地政府的官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他们也是万般无奈找到陆群也。

从目前来看,推动山银花重新命名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这其中饱含地方农业经济和吸引投资的压力。

据了解获悉,8月8日,国药控股(隆回)大健康产业园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长沙正式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后者拟投资15亿元,打造以金银花产业为龙头的湖南(隆回)大健康科技产业园。

“该项目的签约和落地,对隆回金银花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隆回县当地一名政府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中药材如何科学划分?

抛开经济利益的推动,南北金银花之争,涉及中药材如何科学化的问题。

面对陆群在微博上的“开炮”,国家药典委在官网上先后两次放出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图文说明,从药用历史、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用安全和正本清源原则等方面作出解释。

但如何划分才更加科学值得探讨,这其中涉及到,南方金银花是否能与北方金银花混用,是否可以替代忍冬的药效,这样的更名有无必要等诸多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中医学界公认的说法是: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药效是绿原酸、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皂甙等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学界普遍认为两者的差别主要在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有别。

《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将“金银花”与“山银花”明确分列为两种中药材,但对二者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表述却完全相同。二者均可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既然药典委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药理药性具有一致性,那么,以名字、地域区分两者的意义何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生物学教授张贵君表示,药典中还存在大量药性相左、药名相同的药物,均未进行更名和分列。2005年药典中将金银花与山银花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表述为完全相同,缺乏基原方面的验证。

夏亦中表示,如今国家给南方金银花命了山银花这个陌生的名字,医生不知道这个药,药师不知道如何用,病人不能接受,企业不敢用,市场不能接受。

而一些传统中医学者对于药典委专家使用西医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和归类中药材感到排斥,在他们看来,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中药材的分类只注重疗效和作用。

但另一些医学人士则表示,作为药物,必须满足有效成分明确、药理毒理特性明确、制备和检测方式明确等诸多要求。

根据药典指引,实践中区分山银花与金银花也是一笔“糊涂账”。2005版药典标准规定金银花(忍冬)木犀草苷含量为1%,但北方大部分地区金银花(忍冬)达不到该标准,2010版药典又将该标准降为0.5%。

2005年版《中国药典》分列的品种包括金银花在内有六个。金银花和山银花除了都含绿原酸有效成分,前者还增加木犀草苷的测量标准,但两者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上都相同,这似乎无法说服人。

一名中医药专家认为,许多中药材有一个共同的软肋,即不能谈化学成分,因为一谈成分,现代医学认为有毒的物质,就会被拿来说事。

但现代西方医学认为,只要内含有毒成分,就会被禁止。这也是中药材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一些经受过几百年实践检验的良方,之所以不敢高调行事,不能成规模地生产,正是因为它经不起现在医学动辄在分子层面的成分分析,按照当前的医学和法律标准,只要过度讨论内在成分,许多中药材或方剂难免遭受质疑。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的王月丹博士称,中药在古代是以产地和形态等来鉴定,目前这种以化学成分为标准的中药鉴定体系应该检讨,应该结合传统的鉴定方法,以免个别不良企业钻标准的漏洞,对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事实上,在学界看来,让植物药原植物进入国家药典,这种行为本身就为争端埋下了祸根。

有学者认为,药材原植物经受太多变量,即使在满足其所规定的标准下,其他成分的含量和功效也是不明确的。同时,原植物在分类学、命名学上的争议,以及传统用途和现代分类学之间的矛盾,也让药典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无论下一版药典如何修正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归属问题,只要收录原植物,那么这种争端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一位不愿具名的植物分子生物学专家在果壳网上表示。


今日关注的话题是关于代办公司的信息内容,如果您想更多了解相关商务代理的知识和办理注意事项,敬请关注代办公司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南北金银花之争 经济利益博弈 财经资讯 2014年08月21日 10:41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