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血海之战后让团购网站幸存者活下来的理由

团购网站兴起于一时,在大家都看到这个风口后,纷纷崛起,然而历经了血海之战后,所剩无几。为什么大浪淘沙之后目前的幸存者是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通过对团购行业的深入分析及创始团队的背景调查,我们会惊人的发现,强大的互联网背景是团购网站成功的共同基因。团购网站幸存者最…

团购网站兴起于一时,在大家都看到这个风口后,纷纷崛起,然而历经了血海之战后,所剩无几。为什么大浪淘沙之后目前的幸存者是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通过对团购行业的深入分析及创始团队的背景调查,我们会惊人的发现,强大的互联网背景是团购网站成功的共同基因。

团购网站幸存者

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团购模式,自2010年初被引进国内后便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轮出人意料的互联网团购大潮。短短4年间,团购网站经历了资本宠儿、千团大战、恶意竞争、IPO折戟、资本断粮、裁员关站、精耕细作、移动春天等一系列过山车式的发展,行业轨迹波澜壮阔,令人唏嘘。

财经资讯报道,截至2014年6月,中国团购网站的数量锐减至176家,相比2011年8月高峰时的5058家,存活率仅为3.5%。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团购网站幸存者市场垄断地位逐步形成,排名前五的团购网站成交额占到整体的99%以上,从当年的“千团大战”完全过渡到“剩者为王”的时代。

年交易额达数百亿元的中国团购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最终培育起了数家团购网站巨头。以交易额划分,目前国内前五的团购网站分别是美团网、大众点评团、百度糯米、窝窝团、拉手网。其中,美团网发展最为迅猛,目前已拥有9000万活跃移动用户,2013年交易额超150亿元,预计2014年交易额将达到450亿元,占据中国团购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

由于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成为继电子商务之后公认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已引起中国互联网BAT巨头的高度关注,并且通过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入局参与竞争。目前前五的团购网站中美团网获得了阿里巴巴数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而大众点评网获得了腾讯4亿美元投资,糯米网则被百度全资收购改名成百度糯米网,而剩下的窝窝团、拉手网也在寻求互联网巨头的资本战略合作,整个团购行业正在进入“拼爹”时代。

幸存者的共同基因

在中国互联网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经历过无数互联网业务及商业模式的大起大落以及行业变迁,但是毫无疑问,团购行业是最残酷、最惊心动魄的一个案例。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大浪淘沙之后目前的幸存者是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通过对团购行业的深入分析及创始团队的背景调查,我们会惊人的发现,强大的互联网背景是团购网站成功的共同基因。

如果说要找中国最早形成规模的O2O业务,那么非团购莫属。团购业务一方面需要与线下成千上万的生活服务商家对接,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互联网吸纳海量用户进行网络下单,商业模式决定了团购是一个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的互联网业务,只要偏废其一,都可能导致整个商业模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尽管团购网站高峰期达到了五千多家,创业团队背景各种各样,但是基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以互联网背景为主,从互联网领域进入线下本地生活服务的团队,比如美团网、拉手网、糯米网、大众点评网、满座网、滴嗒团、团宝网及早期的窝窝团等等;二是以广告传媒及本地营销机构背景为主,从本地生活服务中介进入线上互联网领域的团队,比如F团、24券网及后期的窝窝团,还包括一大批未曾成名就死去的地方团购网站如万众团、举手网、欧拉团、第一团等等。

团购业务之所以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源于进入门槛极低,很多地方创业团队拉几个地推成员再搭一个网站就开始创业。尽管在初期,通过线下地推集合了一部分优惠商家到线上,从而吸引到一批本地互联网用户。但是到后期,用户的新鲜感退去同时面临美团、拉手等大型团购网站的线上分流冲击,地方团购网站因为无法聚合本地互联网用户而最终被迫关闭。

越是到后期,各团购网站巨头的竞争本质上都是线上流量的竞争,无论是在公交、地铁还是电视媒体所进行的巨额广告投入,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通过打造品牌吸纳更多互联网用户。而线下商家开拓只需要一支精悍的地推团队即可解决,相比线上流量获取的困难、复杂、高成本,线下地推显然更加简单、直接。

团购业务归根到底还是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所有的游戏规则最终还得回归互联网轨道,包括团队组建、对外融资、战略合作、上市退出等等重要环节。从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糯米网沈博阳、拉手网吴波等多个团购巨头创始人及创业团队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具备强大互联网背景的创业团队在团购业务红海拼杀中优势更加突出,对于如何融资、如何获取流量、如何调整商业模式显得更加轻车熟路、游刃有余。这一现象,无疑也给更多正准备进入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进行O2O创业的创业团队更多思考,强大的互联网运营背景很可能已成为O2O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十大团购网站创始人大起底

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2003年放弃美国学业回国创业立校内网,06被千橡集团收购。2007年创办饭否网,2010年创办团购网站美团网。2011年、2014年先后获得阿里巴巴巨额注资,2013年美团网销售额超150亿元。

糯米网:创始人沈博阳,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先后供职于美国雅虎、谷歌中国,并出任Google中国区战略合作负责人。2010年1月,沈博阳以副总裁的身份加入人人公司,并开始内部创业创建糯米网。2013年8月,百度战略投资1.6亿美元,获得59%股份,成糯米第一大股东;2014年1月,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估值2.7亿美元;3月6日糯米网更名为百度糯米。

大众点评团:创始人张涛,沃顿商学院MBA,曾任美国公司IT咨询顾问。2003年留学归国创立大众点评网,在全球首创餐饮消费者点评模式。2010年6月9日大众点评网团购频道“点评团”上线。2014年2月,腾讯以4亿美元占20%股权战略投资大众点评网。

拉手网:创始人吴波,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1999年,创立中国大型综合门户网站焦点网,并于2004年被搜狐公司收购。2010年3月创建拉手网。2011年11月,拉手网赴美IPO失败。2012年8月,吴波卸任拉手网CEO,重新创业创立美加乐。

窝窝团:创始人王赟明,毕业于清华大学,99年创办C2C交易网站“51买卖”,2008年5月在读MBA的时候创办集合网。2010年3月创建窝窝团。2010年10月,窝窝团被前分众传媒副总裁徐茂栋全资收购,后者成为窝窝团的董事长兼CEO。

F团:创始人林宁,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并且获得北京大学EMBA学位。拥有超过10年的互联网媒体以及营销管理经验。2001年,创建紫禁之巅广告公司,并荣获十佳视频产业公司和全国50强广告公司称号。2007年,林宁先生创立了热度传媒。2010年3月创建“F团”。2013年1月,高朋网、F团、QQ团三家团购网站合并,统一启用“高朋网”品牌。

满座网:创始人冯晓海,2002年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张京秋、陈昊芝创办国内最大的汽车社区爱卡汽车网,并于2007年被Cnet以1000万美金收购。2010年1月创办满座网。2014年1月,曾融资6000万美金的满座网被苏宁1000万美金廉价收购。

滴嗒团:创始人宋中杰,历任中国惠普副总裁、中国惠普营销和服务部总经理、普元科技COO等职务。2006年,加入谷歌中国,一手打造了谷歌代理商渠道,被业界誉为“谷歌渠道之父”。2010年4月,加盟爱帮网,就任爱帮网总裁。2010年7月,43岁的互联网“老将”再次出发,创建“嘀嗒团”。2013年2月,嘀嗒团与维络城合并。2014年3月宣布关闭团购业务。

24券网:创始人杜一楠,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先是供职摩根大通驻纽约的企业并购部,之后又就职于美国顶尖的私募基金KKR之香港办事处,之后回炉深造前往哈佛商学院攻读MBA。2009年夏天,哈佛商学院中途休学,带着5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回国,创立24券团购网。因与投资方矛盾激化,2012年10月24券无限期暂停经营。

团宝网:创始人任春雷,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赢在中国》第一季12强选手。2006年创办汽车精品购物网站,被评为《赢在中国》首届5强企业。2010年3月创建团宝网。2012年1月团宝网被传拖欠商家货款,创始人任春雷跑路。


今日关注的话题是关于代理记账公司的信息内容,如果您想更多了解相关商务代理的知识和办理注意事项,敬请关注代理记账公司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团购网站 财经资讯 2014年08月13日 14:11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