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赶集网融资2亿美元 明年以三个“第一”标签上市

分类信息行业的战争已经历时十年,两个主角分别是赶集网CEO杨浩涌与58同城CEO姚劲波。十年过去了形势却变得更加复杂:PC市场势均力敌,移动的战争刚开始,TAB图谋并购整合。据国内财经新闻消息,2014年8月12日晚,赶集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金,投资方为老虎基金和凯雷投资集团。赶集网…

分类信息行业的战争已经历时十年,两个主角分别是赶集网CEO杨浩涌与58同城CEO姚劲波。十年过去了形势却变得更加复杂:PC市场势均力敌,移动的战争刚开始,TAB图谋并购整合。

国内财经新闻消息,2014年8月12日晚,赶集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金,投资方为老虎基金和凯雷投资集团。

赶集网CEO杨浩涌亮明了自己的态度:一是独立发展,暂不抱BAT的大粗腿;二是不与对手整合,独立上市;三、打磨产品,从技术与产品创新方面赶超对手,进而谋求整合市场。

消息人士透露,姚劲波一直暗中阻止赶集融资,以求两家联手,形成分类信息行业的市场垄断。姚劲波希望尽早结束这场长跑,而杨浩涌则选择继续。杨浩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移动互联网是产品的时代,与竞争对手相比,赶集更擅长产品,这是他们坚持继续长跑的原因。

赶集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赶集网上市之前最后一轮融资,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上市。

2009年,蓝驰创投向赶集网A轮投资800万美元;2010年,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和蓝驰创投向赶集网B轮投资2000万美元;2011年,今日资本和红杉资本C轮投资7000万美元。2013年,赶集再获两轮共计9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分别来自中信产业基金和安大略教师退休金基金、麦格理。

杨浩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并侧重无线端,以整体推动行业创新;加大市场投放,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以及在O2O领域的探索和新业务的尝试。

赶集网今年将投入2亿元广告费,其中1亿元用于广告投放,1亿元用于用户补贴。

在无线端,主要是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而在O2O领域及其他新业务方向,杨浩涌表示将进行一些新并购。据他透露,目前赶集网账上还有数千万美元,加上此轮融资2亿美元,资金没有压力。

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张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投资赶集网基于三个原因:一是分类信息行业的高速增长性,预计赶集今年将实现150%的增长;二是随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会产生一个互联网新经济,比如招聘,原来的智联招聘、前程无忧都针对白领市场,而赶集却针对蓝领市场,目前赶集仅分类信息一项就已经接近前程无忧;三是分类信息已经成长为一个平台,除了目前在招聘、二手房方面高速成长外,会向其他本地生活服务渗透,比如装修、婚庆等。

杨浩涌认为,分类信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中国互联网经济从互联网消费经济向互联网民生经济过渡,以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经济已经发展至顶点,顶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平滑发展,而类似赶集网这样的服务经济则刚刚处于爆发阶段。

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走进城市,他们需要专业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口。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说过,城市发展伴生的是服务业的发展。赶集是这一产业浪潮的中国领先者,顺势而为,做一只在风口上的猪。

杨浩涌表示,2015年赶集网将以三个“第一”的标签上市:中国招聘行业第一;分类信息行业营收第一;本地生活服务无线化第一。


今日关注的话题是关于代办公司注册的信息内容,如果您想更多了解相关商务代理的知识和办理注意事项,敬请关注代办公司注册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赶集网融资上市 国内财经新闻 2014年08月13日 11:3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