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年化收益率逼近4% 互联网理财还能风光多久

近日,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呈现下降趋势,草根理财神器“宝宝军团”的收益率也全面告跌。收益低了,规模增长也就遇到瓶颈,互联网金融仅仅周岁,“宝宝”的光环似乎已经消褪。“宝粉们”移情别恋考虑转投其他投资产品,这背后,是余额宝收益率一路下滑。在“后余额宝时代”,草根们如何理财?还有…

近日,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呈现下降趋势,草根理财神器“宝宝军团”的收益率也全面告跌。收益低了,规模增长也就遇到瓶颈,互联网金融仅仅周岁,“宝宝”的光环似乎已经消褪。“宝粉们”移情别恋考虑转投其他投资产品,这背后,是余额宝收益率一路下滑。在“后余额宝时代”,草根们如何理财?还有哪些理财产品值得关注?

货币流动性宽松银行系宝宝收益率更高

关注最新财经新闻动态,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们收益直线下降的同时,银行系宝宝们因为有着银行背景,尽管也处于缓慢下跌的状态,但整体收益率仍然高出互联网宝宝一筹。

据了解,目前银行系宝宝中收益率最高的为兴业银行[-1.36%资金研报]的掌柜钱包,7月18日,其7日年化收益率为5.06%。招商银行[-0.45%资金研报]“朝朝盈”在5%以上,中国银行[0.00%资金研报]的活期宝为4.72%,民生银行[-1.20%资金研报]如意宝则为4.65%。

对于银行系宝宝的收益反超,业内分析称,货币基金大部分投向银行同业存款以获取收益,去年流动性不足,使得银行愿意用较高的成本吸取互联网公司宝宝的资金。然而,今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货币流动性比较宽松,且从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大背景来说,银行业内也更倾向于先吸取同行资金,从而间接推高了银行系宝宝的收益率。

票据理财成新投资热点专家:警惕虚假票据

日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平台票据宝与某网络财富平台联手推出收益率高达9.8%的票据理财产品;此前,某网络财富平台也推出了一款“金银猫”票据系列产品,收益高达7%左右。除此之外,阿里金融推出“招财宝”平台时已上线票据理财。这些票据理财门槛很低,只需1元,投资标的也为银行承兑汇票,收益基本高于余额宝等产品,固定年化收益率在7%-9%之间。

据了解,票据理财是一种个人对企业的借款模式(P2B),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担保,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产品,向投资者募资。到期后投资人就可“凭票”获得出票银行返款以获得收益。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刚性兑付”的特性,因此比其他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小。

每个票据理财尽管有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但并不表示完全没风险。银行分析人士认为,票据理财存在克隆票、延迟支付等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虚假票据。目前,票据融资市场的规模有限,信息不透明,规范性有待加强,票据理财产品未来很难成为主流产品。因此,投资者不要只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隐藏风险。



P2P理财发力平民理财高风险高收益伴生

平均收益率逼近20%的P2P理财或是下一个平民理财的发力方向。根据P2P平台网贷之家发布的《2013年中国借贷行业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P2P网络借贷成交额达到1058亿元,较2012年200亿元左右的规模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

据了解,P2P理财之所以受大家青睐,主要是因为门槛低、收益高、简单快捷。毕竟相对于传统理财来讲,P2P理财更方便快捷,而且收益更高,一些好的P2P理财产品自身安全性很高,风险小,所以大家都比较放心。

不过,由于行业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P2P发展参差不齐,为了更多地获得投资人,不少机构希望避谈甚至掩盖风险逾期率等事实,公开披露更是无从谈起。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谈到P2P监管原则时候明确提出,P2P机构应当定位为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需具备一定的行业门槛,建立明确的收费机制,并对投资者进行保护,充分披露信息,提高透明度。



(财经责编:张露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