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互联网金融紧逼银行重启社区银行大门

据财经资讯报道,曾一度遭遇监管层“叫停”的社区银行日前突然开闸,获得正式身份。银监会近日发放了第一批社区支行牌照,包括民生、兴业、平安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宁波银行、青海银行等数家城商行获得的社区牌照总量近千家。所谓社区银行,并不是有什么特别含义的新名称,而是对银行服务范围和…

财经资讯报道,曾一度遭遇监管层“叫停”的社区银行日前突然开闸,获得正式身份。银监会近日发放了第一批社区支行牌照,包括民生、兴业、平安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宁波银行、青海银行等数家城商行获得的社区牌照总量近千家。

所谓社区银行,并不是有什么特别含义的新名称,而是对银行服务范围和服务视角的一种新概括。更直接地说,就是银行如何从目前的等客上门向上门服务转变,如何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让银行与居民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交流越来越多。银行与居民的距离近了、交流多了,感情也就深了,彼此的信任也就会增强了,居民接受银行服务的自觉性也就有了。即便遇到互联网金融等新的服务手段,也会作出更多的考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部跑到了马云等的门下。

社区银行大门的重启,毫无疑问是被互联网金融等“逼”的,是被迫放下身段,被迫走进居民的生活之中。这也意味着,银行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十分关键的“最后一公里”,终于有希望打通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经济社会生活完全被银行绑架的情况下,指望银行自己作出改变,主动让利于民,是不现实的。也正因为如此,银行就会始终以20%服务换取80%的利润,而且,被服务者还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如何来改变这样的格局,实现银行与被服务主体地位和权利上的平等,在目前的体制下,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外力的作用。而这个外力,显然也不是一般性的外力,而是能够对银行产生创伤性、甚至致命的冲击和影响的外力。互联网金融、移动终端等,自然是最有效的选择和最具冲击力的方式。

事实也充分证明,虽然互联网金融等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金融,但是,其便捷、快速的功能,已经让传统银行感到难以应对了。如果任凭互联网金融等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而银行不作出任何改变,那么,谁也无法保证,银行不会在这样的冲击下陷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关闭等现象。

设立社区银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拉回客户最有效的手段。关键在于,银行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真正走进社区,真正融入到普通居民当中,让自己与居民的心贴得更近、身体靠得更紧,能够为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服务。而且,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水平与质量,必须有足够的保证,而不是目前这样的高高在上。

社区银行的设立,毫无疑问是在用改革和改变的心态,打通这难突破的“最后一公里”。如果心态平稳,具有理性,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希望还是很大的,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会更大。反之,则有可能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并在下一步的竞争中,完全败给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

对社区银行来说,能否在与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除服务范围、服务视角、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之外,创新金融产品,推出更多符合居民理财需要的金融产品,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这方面服务打底,而仅仅依靠储蓄利率、赠送服务和礼品等,也是很难维持长久的。

对广大居民来说,传统金融也好,互联网金融也罢,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手中的钱不要贬值,能够升值。社区银行如果能在这方面作出探索与尝试,并取得效果,自然就会有生命力。需要注意的是,发展社区银行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也要防止一哄而上,防止过度服务,防止恶性竞争。发展社区银行的最终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而不是为了与互联网金融等一争高下。即便要竞争,也要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以平常心对待。否则,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今日关注的话题是关于代办公司注册的信息内容,如果您想更多了解相关商务代理的知识和办理注意事项,敬请关注代办公司注册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财经资讯 社区银行 2014年07月10日 11:4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