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经济新闻,“连续17年销售额增长,日均生产200万瓶,实现年销售收入37.2亿元,上缴税收5.1亿元”,这一串数字说的是“老干妈”。在感叹一个家族式企业辉煌成就的同时,还有人从中读到了对A股市场的莫大讽刺:因为拥有如此傲人业绩的公司就是不肯进入A股市场,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市场问题多。
其实,上市与否是一个公司的自主选择,尤其对家族式企业而言。简单地说,选择做公众公司,除了每年增加一些必要的事务性费用支出,更重要的是需要承担持续性的义务和责任,要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可能对股票交易产生影响的重要信息,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际惯例,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共同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保障股东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的规范经营运作。相比之下,家族式企业内部如果资金、生产、经营各方面可以自我运行良好的话,不上市未必不是一种适合自己的选择。相反,更多公司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也是一种选择,这一主动权应该在企业自己手中。显然,老干妈选择的是前者,她的理念就是“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和现款现货”。
这里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A股呈现出的“问题”。在国内资本市场建立之初,上世纪90年代,A股确实承担了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造成“圈钱”的印象,形成若干遗留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一些问题的逐步解决,资本市场各项制度规则不断完善,行政化色彩逐渐褪去,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同样不可否认,在资本市场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上市公司变脸、欺诈等诸多问题,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地完美,总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循环发展不断趋于合理和理想,如同树苗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修剪才能参天。即使在规则完善监管严格被称为成熟市场的海外,各种欺诈事件仍然时时发生,而且,由于监管措施更严格,事件发生的技术性更隐蔽,危害性也更大些。
A股市场成长的20多年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才不断凸显。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将更加紧密,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将逐渐清晰。
如果一定要把老干妈不上市与A股扯上关系,那只能说,A股市场的层次化需要继续丰富,以便更加有特点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