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宋志平:马云不也搞销售 我也要走这条路线

2013年7月,国药集团以近262亿美元的营业额第一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居第446位。同时,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19位。而这两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却有同一位董事长:57岁的宋志平。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让“宋志平模式”呼…


2013年7月,国药集团以近262亿美元的营业额第一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居第446位。同时,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19位。而这两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却有同一位董事长:57岁的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让“宋志平模式”呼之欲出。宋志平本人对这种模式的概括是:资本运营解决钱的问题,联合重组解决资源的问题,管理整合解决效益的问题,集成创新解决技术来源的问题。

两家500强企业的

风格迥异

这段时间,有件不大不小的事让宋志平心里挺高兴。两家跨国公司分别以500万美元和600万欧元的价格购买了中国医药[-0.63%资金研报]集团(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在制药工艺方面的两项技术专利。“我挺振奋的”,宋志平说,“这是个开始,也算是零的突破。”

2009年,国药集团的医药分销业务经过几年整合终于赴香港IPO,融资金额达到87亿港元。募集的资金支持国药集团迅速建立了覆盖全国170多个城市的物流分销配送和零售体系,而这背后的战略正是七年前宋志平组建南方水泥时的打法:快速收购,给收购方的创始人保留30%的股权并出任管理者。南方水泥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四家水泥企业中营业额最大的一家。去年,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19位。

“我这两个企业很有趣。”宋志平说:“一个是重资产,以制造为主;另一个是轻资产,以销售为主,泾渭分明。一个有明显的周期性,一个不仅没有周期甚至有时候还反周期。”去年,国药的营业额和利润都大幅增长20%左右,在2000多亿元的营业额中,来自分销业务的达到1700亿元。“靠销售做大也不丢人。”宋志平说:“马云不也是搞销售的吗?”在宋志平看来,占领销售终端为下一步重组医药生产企业占尽了先机,“我要走这么一条路线:靠终端整合上游。”

医药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但建材行业却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较为敏感。一般而言,房地产业使用的水泥仅占水泥总量的30%,而基础建设,比如修路、机场、架桥、隧道、水电站和核电站等等,占到70%。去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宏观经济调整,导致基础设施投资回落。需求不旺再加上产能过剩,水泥价格大幅下跌。中国建材的中报披露,公司营业额增长了大约30%,但是利润却反而下降了近30%。国资委的领导甚至一度担心“老宋的日子怎么过”。

在经济转型期

度过最严峻时刻

中国经济的增长从两位数调整到一位数的七上八下,对周期性行业来说必须适应这个“换挡”的过程。“你要是上半年来见我,我的脸肯定是长的。”宋志平端起手边红色的茶杯对我说。他一身简朴的穿着,说话慢条斯理,声音徐缓有力。对我的每一个问题,他都耐心地解释说:“是这样的……”

一直到了去年8月,最严峻的时刻才算过去。长江流域的水泥需求强劲回暖,出现了难得的价量齐升局面。“这一年,上半年比较难过,下半年好过了。全年看下来能过得不错。”宋志平说。去年,中国建材的营业额增长预计在15%左右,利润预计和前年大致持平。其中水泥的销售量为2.8亿吨,比前年的2.2亿吨增长了近三成。

在中国经济转型期,中国建材可以说安然度过了第一波冲击,这让宋志平觉得“非常高兴”。但是,还有一件事让他觉得“特别高兴”:一直压在水泥行业头上“产能过剩”的压力终于缓解了。

“其实这么多年,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水泥的供应量一直超过了需求量的增长,但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底,不知道搞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到头。”宋志平说:“大家也知道新增产能具有盲目性,但是不做又不行。”本届政府上任之后,释放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严格地限制新增产能,同时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结构调整。对水泥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找到了产能的边界。中国水泥的产能为31亿吨,今年的产量约24亿吨,占全球40亿吨总产量的60%。

“不可能无止境的扩大需求量,那样也不可持续。”宋志平说。水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碳和粉尘。未来,国家有可能会颁布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强化对水泥企业的环保要求。“我们现在生产这样多的钢铁和水泥,已经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我的看法是,我们的速度应该适当,适可而止。”宋志平认为,守住经济增长7.5%这个底线就行了。对企业来说,虽然会困难些,但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

既是产能过剩获利者

也是终结者

八年前,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几乎是零。那个时候,宋志平对水泥也一窍不通。但是今天,中国建材已经以超过4亿吨产能位居全球水泥业第一的宝座。“我是反对过剩的,但实际上我是过剩的获利者。”宋志平说:“正是因为过剩了,我这个整合者就来了。”

限产,这是宋志平对付过剩的原则。“在过剩的时候进行限产。对中国产业界来说,这是必须灌输的思想。”过去,工厂往往春节还组织职工生产,领导们还要去慰问。“为什么过剩了还要堆满库然后恶性竞争?”宋志平毅然决定改变这种行规。他要求所有的企业做到零库存,让员工们“像教授一样放寒暑假”。暑假停产一个月,寒假停产一个半月。他的做法也影响着整个水泥行业。“水泥需求是刚性的,不像泡泡糖,便宜几分钱大家多吃两个。它像食盐,再便宜你也不可能多吃一点。”煤炭和电力等燃料动力成本占到水泥制造成本的60%,即便对于煤炭这样大宗原料的采购,宋志平的命令是“随机采购,够用就行,就是不能有库存”。

到目前为止,中国建材先后收购了大约900多家企业,其中水泥企业600多家,商品混凝土企业300多家。“大规模的收购基本完成了。”宋志平说:“下一步在完善核心利润区上下功夫。”中国建材在淮海、东南、西南和东北等四个地区有45个核心利润区,它们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去年上半年,南方水泥一口气收购了169家混凝土公司,几乎是一天收购一家的速度。“收购这件事要兵贵神速。如果放到一个很长的时间,收购成本就会越来越高”。

短期扩张带来的

高负债并不丢人

在短期内靠大规模的收购扩张市场版图,必然导致高负债。这是宋志平常常被投资者质疑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负债高低,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可观的利润来偿还本息。”宋志平说:“高负债用于整合中国今天的水泥产业,同时有一个很好的回报,这不丢人。”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建材交给银行的利息有百亿元之巨,同时,每年还有上百亿元的利润。中国建材的偿付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呢?在中国建材收购这八年中,中国水泥的产销量一路攀升。“在一个增长的市场里面收购比较安全,因为有市场的支撑。”宋志平说。未来他希望通过试点优先股来化解中国建材的高负债。

中国建材拥有很多让同行艳羡的生产线:水泥万吨线、石膏板5000万平方米生产线、玻璃池窑拉丝10万吨生产线、碳纤维2000吨原丝和碳化生产线。“在全球来看,我们的技术不输给别人,规模不输给别人。”但是从成本管理来看,中国建材位于中上游水平。它一直在追赶的标杆企业,不是跨国公司,而是做了四十年水泥的安徽海螺水泥[0.12%资金研报]。这其中一个原因是,海螺水泥的每一家工厂都是自己建设的,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而中国建材的水泥工厂绝大部分是收购的。“收购就会有良莠不齐,这是现实,用不着遮遮掩掩。”宋志平说。

除了水泥业务,去年中国建材石膏板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0%、利润增长30%。石膏板一直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去年,石膏板行业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转机,住宅楼里开始大量采用石膏板。“一个绿色低碳的建筑时代来临了。”宋志平说。

2014年水泥行业

或重现高价位

“我对建材业的未来不太担心,其实我们手上的牌很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各地都在搞清洁交通,比如高铁和地铁,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会是刚性的。宋志平透露说全国有50多个城市在建地铁。他认为2014年水泥行业很有可能重演2011年的高价位行情。

未来十年,宋志平最看好的是新型城镇化,他要用轻型房屋来消灭农村的砖瓦。“中国农民房屋的保有面积是300亿平方米,但这300亿平方米里面,90%的房屋是不节能不舒适的。”宋志平说:“中国下一步最大的建筑市场在农村。”

20年前,中国就曾经致力于在农村推广新型房屋,但是,那时候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过去土坯都还没有变成砖呢,农民怎么能接受新型建材呢?”宋志平说:“现在是时候了。”从技术和材料的供应上看,国内生产的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琳琅满目,墙体、屋面和太阳能等产品应有尽有。“过去的十年,中国建材通过水泥的整合成了全球的水泥大王。今后的十年,中国建材要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新型房屋公司。”中国建材在北京密云给农民盖的“绿色小镇”,价格为每平方米2000元。

打破发展瓶颈

需要创新的土壤

宋志平对企业的期许超越了简单的做大做强。他说:“大企业应该成为领袖企业。不光是自己赚钱,还要引导市场良性运行。大企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你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你自己。没办法,因为你是行业老大。”

“水泥,做到2000亿元的营业额就差不多了。加上新型房屋、新型建材,靠新型城镇化可以做到5000亿元。但是真正的黑马是国药。”宋志平这样看待“千里马”中建材和“黑马”国药的未来。尽管在去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医药企业中,国药是最小的一家。下一步,国药打算整合中国的医药制造业,用联合重组的方式搭起制造平台,包括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为了解决技术来源少的窘境,国药在做两件事:一是和跨国公司合作,并且一改过去坚持要求控股的想法;第二是到国外收购中小型医药研发中心。另外,国药也正在尝试投资医院。

“中国人做的汽车可以满街跑,但是中国人能不能做高水平的药?这是国药的瓶颈。”宋志平说:“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没有创新的种子,而是我们有没有创新的土壤。”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宋志平。以联合重组、资源汇集的方式做大,宋志平已经做到了。但是做强要靠创新,而创新又靠机制和环境,这些却又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宋志平能解决的。

到年底了,宋志平刚刚开完干部大会。会上他讲的不是新型房屋,不是规模效应,而是元旦春节期间,要注意安全和稳定。这对其他国家的《财富》世界500强的董事长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在中国做企业家,要有一定的境界。”宋志平说。

宋志平手边的红色茶杯上,烫金的书法是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他最欣赏结尾的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比较崇尚英雄。我觉得做企业总要有这么一股劲儿,如果疲疲沓沓的,随波逐流,肯定做不成事。”宋志平说。


(财经责编:丁俊龙 )
标签:宋志平 国药集团 终端销售 路线 中建材 2014年02月12日 09:55   [查看原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关注优府网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