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案情复杂,一点都看不出来到底是谁这么大胆子暗算AT,但仍然应该对这两个经典案例分析一二,帮着他们将掐架水准维持在金线之上,才能让后续入场的新贵们有个好的参照。
微信被捧杀:央行黄袍硬加身
腾讯的微信支付遭遇的是“捧杀术”,主要观点为Q币就是货币,腾讯就是央行。这个术的要点是黄袍硬加身,把腾讯捧得跟任何金融机构都招惹不起的央行平起平坐,期望激怒监管部门,让Q币像比特币一样被收拾掉。
对此,财付通在新浪微博上做出了一条回应:
网游行业普遍采用预付点卡模式,Q币只是其中一种,仅适用于腾讯游戏和虚拟增值业务,它不具备任何流通性,也和当前热炒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并无关联。我们宁愿相信,这是因为作者对网游行业不了解而导致的失实,我们随时欢迎沟通。
这条微博得到的反馈非常凄凉,24小时内仅仅收获评论两条、转发两次、点赞3个。新浪微博的阵地凄凉倒也无所谓,反正腾讯手里还有QQ弹窗这样的大杀器,只是这个谣言太小,没必要浪费弹药罢了。
再次强调,尽管咱们一点都搞不清这事是谁在暗算腾讯,但这个招数实在效果欠佳。你别看国内财经领域阴谋论盛行,但其实监管部门是少有的内行领导内行,一行三会的领导人全部是在金融系统摸爬滚打上来的,这种连M0、M1、M2都没搞清就想把Q币往货币上拉的招数,让新闻媒体激动激动还行,对监管政策很难起到实际影响——唯一的例外是群众呼声很高迫不得已出手。
而在中国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层其实并不担心旧的模式玩出新花样,因为只要有对口监管部门就能明确责任、找到对策;监管层怕的是没有明确监管部门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一旦出问题连该谁出监管意见都找不到。所以你看,比特币属于后者,吹的凶了就会逼着监管部门明确监管职责和履行监管职能;但腾讯的Q币属于前者,就是已经明确过的预付卡而已,腾讯如果敢造次,按规定惩罚就行,怎么可能产生腾讯威胁央行的危机感。
支付宝被棒杀:手机被盗菊花残
优势明显的市场领跑者支付宝,遭遇是“棒杀术”,主要观点为支付宝不安全,只要手机一丢,账户的钱就会被全转走。这个术的要点是直击对手后庭,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充分发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主观能动性,实在是一出直捣黄龙的菊花残大招。
对此,支付宝的回应就级别高多了。由阿里小微的首席风险官胡晓明撰写长文,对谣言进行斥责。大意是支付宝很安全,谣言演示盗取资金的过程,是在自己的电脑上模拟,支付宝后台已经识别出你在用自己的电脑,所以才允许找回密码操作,用别人的电脑根本做不到。其中,为了论证支付宝风控严密,胡总特意举例,支付宝在安全方面投入的服务器集群超过2200台,叠起来高度超过帝国大厦(381米)——每台服务器17公分,虽然例子内容有点飘逸,但确是没有算错。
第三次强调,尽管咱们一点都搞不清这事是谁在暗算支付宝,但这个招数同样效果欠佳。安全和方便是朝两个方向分头跑的兔子,只要风控和经营实力差距不要太悬殊,安全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取舍问题。更进一步说,如果过分借助安全问题攻击对手,用户最可能对所有的网上支付安全问题都产生忧虑,不太可能因为安全问题从一家转投另一家。说到底,手机上的安全问题不是墙不够结实,而是门太多。如果你准备一张理财用的借记卡只在银行柜台用,不开网银也不开网上支付,更不会拿出去乱刷,这样肯定是最安全的。
此外,还从山寨发布会阳淼那里听来一个段子,说饭局中一个安全产品团队对记者们循循善诱地说:你们在手机上支付,不担心安全问题吗?众记者异口同声地说,不担心,我们所有支付都在苹果手机上做。嗯,再加上不要用太极啥啥越狱就更安全了。
小玩家被群杀:两虎相争狼死光
看巨头们被黑,其它市场小玩家有没有觉得很开心?如果感到开心,说明互联网思维学习得不够,贵公司危矣!要知道,针对两巨头的捧杀术和棒杀术都附带群杀术的范围攻击伤害,就像两个绝世高手过招小杂兵无法近身一样,看着很大的新兴市场很可能从一开始只剩下汤汤水水可供群狼瓜分。
在电脑端网购的市场,尽管有京东微微挑战了淘宝天猫,但支付领域其实只活下来一家支付宝。财付通虽然号称市场占有率第二,但市场影响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更别说排名在财付通之后的老三老四老五。
现在财付通借着全民级APP微信上位,在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上仍然完全无法与支付宝钱包相比,只能在客户体验、使用场景等涉及未来的因素上抢枪风头,并不能对已经建立巨大优势的电脑端支付宝和成功将电脑端优势带入的支付宝钱包形成有效威胁。问题的关键恰恰在这里,一个巨头占据了昨天和今天,另一个巨头一边抢今天一边占据了明天,起码在支付和理财领域留给其它互联网金融新贵的机会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