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失去邵逸夫的TVB:颠覆传统还是萧规曹随(三)

第四战:1990—1999大洒金钱与舆论攻势1989年,丽新集团创始人林百欣收购亚视之后,从TVB挖了不少人才,是迄今为止TVB与亚视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挖角战,林百欣的锐意改革,将亚视与TVB的收视比从他接手前谷底的1∶9拉到了3∶7,间或有4∶6甚至反超。这段时间的最大受益者是观众,因为两台涌现了不少经…


第四战:1990—1999

大洒金钱与舆论攻势

1989年,丽新集团创始人林百欣收购亚视之后,从TVB挖了不少人才,是迄今为止TVB与亚视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挖角战,林百欣的锐意改革,将亚视与TVB的收视比从他接手前谷底的1∶9拉到了3∶7,间或有4∶6甚至反超。这段时间的最大受益者是观众,因为两台涌现了不少经典港剧。1990年代是邵逸夫执掌TVB最困难的时期,不过也是因为这段期间的积累,让TVB坐稳了香港电视霸主宝座。

那时候亚视打散TVB原来的《欢乐今宵》班底,以高出TVB三倍的酬金将沈殿霞、卢海鹏、林建明、李香琴等纳入旗下,并挖走TVB金牌司仪曾志伟、何守信,随后又向戏剧组监制招手,先后成功邀得三大金牌监制——招振强(《上海滩》)、韦家辉(《义不容情》)以及戚其义(《天地男儿》)加盟。之后还有许多小生花旦在此次挖角风波中加入亚视,比如黄日华、曾华倩都是当时TVB正当红的花旦小生。1999年,《还珠格格》一剧在香港掀起收看热潮,也象征着一向被视为“二奶台”的亚视的大翻身。收视一度高达六成的亚视,给了TVB重重一击,当时TVB黄金档收视全面大败,全线告失。

邵逸夫为了稳住惯性收视,先后搞起“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还迅速确定要力捧“四大天王”为TVB所用。黎明就是靠《人在边缘》、《今生无悔》等TVB剧集才彻底大红大紫,当时不少师奶爱他胜过亲生仔。《我本善良》对内地观众影响力尤其大,男主角温兆伦更被称作温sir,迷倒内地万千少女,其当年在内地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是如今TVB的一哥一姐们望尘莫及的。1992年,TVB25周年台庆剧《大时代》则被誉为TVB1990年代最杰出的电视剧。为了应对《还珠格格》掀起的亚视收视热潮,邵逸夫利用舆论优势,进行大力宣传,指出购片之道并非长远之计,且同时阻碍电视业的发展等等,试图转移观众对《还珠格格》的追看。

到了2000年以后,由于高层不断变动,亚视逐步衰退,而TVB则是比较稳定,加上邵逸夫让陈志云当TVB总经理,把TVB办得有声有色,TVB达到了全盛时期。

方逸华将重振邵氏电影王国

在“邵逸夫时代”的最后一年,素以“铁腕”著称的方逸华成功为TVB控制了成本。TVB在2011年纯利增长17%,达到15.6亿港元,创下新高。这中间的主要增长来自广告额(增长14.6%至34亿港元)和节目发行额(增加19%至7.7亿港元)。其正确决策体现在发展网上收看TVB节目,网民大幅增长,使得网络广告收入增长102%。随着方逸华即将退任TVB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有消息称,由于近几年来邵氏出品的贺岁电影票房成绩不错,方逸华也有意转向,重振邵氏的电影王国。

2009年,邵氏联同TVB投资拍片做试金石,以邵氏名义制作电影,包括由邱礼涛执导,谢天华主演的《LaughingGor之变节》,由曾志伟、叶念琛等执导,囊括TVB人气小生黄宗泽、王祖蓝等的《72家租客》。方逸华一手力捧的梁乃鹏、李宝安、乐易玲等中层都将留守TVB,未来也将持续为邵氏电影王国提供小生、花旦的资源。

由极盛到停产电影

邵氏在最风光的时期,几乎是香港的电影王国,但香港电影在经历了多年的辉煌之后,一度走向低谷。

1907年出生的邵逸夫,中学毕业后便应家兄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天一影片”的南洋电影市场,并从最底层的放映员做起,直至与几位兄长联袂称霸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市场。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

1957年,邵逸夫只身赴港创业,一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这一邵逸夫倾力打造的影城,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历时7年始告完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

上世纪70年代,邵氏兄弟涉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TVB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TVB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并减少电影制作,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那时,有很多人感叹,邵氏电影的光芒不再。2010年正式接管邵逸夫王国的方逸华,谈到邵氏的这段历史时说:“我不认为邵氏当时放弃电影是一个错误,那是因为整个电影业不景气,邵氏集团最后在电视方面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但是,今天该是邵氏电影重新出发的时候了。”

建立新影城谋求发展

1998年,香港政府拨出将军澳一块地皮兴建影城,邵氏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联合中国星、寰亚、美亚、年代、晶艺,六家公司合组财团竞投,以7800万港元投得,击败当时的热门人选嘉禾。2003年,邵氏宣布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村建设“香港电影城”。当时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但近年来,香港电影依旧低迷,如今投资巨大的将军澳电影城也成为邵氏的负担。身为邵氏电影制作总监的黄家禧在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表示:“我现在觉得电影越来越难做,可以说是没得做。维持影城运作一个月都要六七百万港元,拍戏也要赔钱。双线赔钱,有人说这是愚蠢的决定。”但黄家禧又说,“邵先生对我说,用十几亿港元建立新的电影城,能有很好的工作环境、有很先进的地方给将来的人拍戏,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借TVB艺人拍港味电影

2009年,邵氏重拾旧业,制作了电影《LaughingGor之变节》,因为影片以TVB剧集学警系列第三部《学警狙击》中Laughing哥的故事为蓝本,在香港的票房竟打败大制作《窃听风云》,一跃成为当年暑期档卖座冠军。

2010年,聚集了包括TVB当红艺人的上百位明星的贺岁剧《72家租客》在香港上映18天,累计票房高达3088万港元。《72家租客》给了当时重新起步的邵氏很大的信心,当时方逸华表示,TVB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刘德华、周星驰、曾志伟等香港演艺界人士。“我们重新做电影,也是希望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到更好,可以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些新的机会。现在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好,特别是内地的电影市场在急速膨胀,这也给了香港电影更多的空间。”不过,她也表示,邵氏希望制作更多的香港本土电影,“我觉得香港的优秀电影应该延续”。

去年,邵氏再次乘胜追击,制作了《我爱HK开心万岁》、《无敌福禄寿》及《LaughingGor之潜罪犯》等三部电影,总票房逾4000万港元,但合共亏损600万港元。《我爱HK开心万岁》、《无敌福禄寿》都是港味浓郁的影片,前者集结了陈法拉、黎耀祥、黄浩然、谢天华、徐子珊等TVB艺人,后者同样有TVB的贡献,有王祖蓝、阮兆祥、张可颐、陈法拉等。

作为《无敌福禄寿》导演的钟澍佳,曾担当过助理制片、执行制片和编剧,执导了包括《同居三人组》、《卡啦屋企》、《壹号皇庭》第三及第五部、《笑看风云》、《天地男儿》、《美味天王》等40多套电视剧集,见证了TVB的变化。钟澍佳谈及在邵氏工作的感受时称,这里的“自由度更大,效率更高”。

近年来,TVB渐显疲态,但《无敌福禄寿》一片的拍摄,让他感觉仿佛再次回到了当年电影制作的鼎盛时期:“从开机到关机,一共用了24天,再花3天剪辑,我们剧组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一个月时间完成一部影片。TVB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未来仍与TVB合拍电影

邵氏今年也致力于开拓电影市场,在前不久香港国际影视展上,邵氏宣布今年将筹拍多部影片,其中最为人瞩目的要数由邱礼涛执导,把两个大热电视剧角色“Laughing哥”和“Law霸”混搭在一起,暂名为《怒火双雄》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卧底Laughing哥(谢天华饰演)会遇上烂仔律师Law霸(郑嘉颖饰演),而这两位TVB一哥,也算是要从荧屏斗到大银幕了。谢天华早前出席“邵氏·无线2012年度电影制作发布会”时也透露,自己继《变节》和《潜罪犯》之后,获TVB安排再战大银幕,4月将与黄宗泽、金刚合演电影《神兽刑警》,7月与郑嘉颖合演电影《怒火双雄》。

邵氏与TVB今年将开拍的电影还有《暧昧不明关系研究学会》、《把妹达人》、《奇门学堂》、《匆匆岁月》、《一屋宝贝》及贺岁电影《我爱HK2013》等。看得出,邵氏未来将与TVB联合发力,进一步开拓电影市场。


(财经责编:丁俊龙 )
标签:邵逸夫 TVB 颠覆 影视帝国 2014年01月11日 09:4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