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在中国市场上的猛赚,一方面是投资回流本国,苹果此举令中国蒙受损失。在一些国家“去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中国市场既要坚持开放与合作,也需要防范,甚至反制。
苹果在中国的新手机发售和工厂回迁计划,再度引发争议。12月14日,iPhone 5在中国内地发售。但与“果粉”排队购买前几代产品的火热相比,iPhone 5的销售却不增反降,购者廖廖。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已经逐渐看清苹果“时尚”背后的本质。
根据第三方调查的数据,iPhone5的整机成本只有1039元,但它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最低也要5288元,毛利率高达409%。更让中国用户难以接受的是iPhone 5在中国的发售价比美国高出了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对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销售与合作打开大门。在一段时间里,这促进中国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甚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
但专家指出,一味开放并不是最好的出路。过于开放的后果是,美国等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它们的政府却一直奉行对华高科技产品严格的出口管制,禁止向中国出售或转移高科技技术,同时也为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设置了重重障碍。
苹果并非唯一的特例。强生公司22次产品召回都不涉及中国市场;沃尔玛、麦当劳在国内外实施双重产品标准;惠普削减中国生产线,转移到捷克、土耳其、俄罗斯和美国本土;华为、中兴通讯被美国安全调查……各国贸易保护盛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更积极地应对全球化产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