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国土部第二轮页岩气招标结果公布,19家企业成功挤入国内天然气市场;
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十二五规划),明确201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2300亿立方米;
还是1日,北京和徐州分别宣布上调当地管道天然气(不包括管道液化气、压缩天然气)居民用气销售价格……
所有迹象都表明,新一轮的天然气定价改革已迫在眉睫,“如果现在不调价,那么一旦新的价改方案实施,北京将面临天然气大幅涨价的尴尬局面,毕竟2010年上游涨价时,我们这里就没动”,6日有北京燃气行业人士无奈地说。
更尴尬的局面是,随着国家鼓励天然气的相关使用政策出台,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正快速攀升——2010年时仅15%,到2015年将飙升至35%;然而国内气价长期处于低位,这使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中国石油(8.71,0.04,0.46%)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等进口企业不得不面临每年数百亿元的气价倒挂亏损。
“长期亏损的生意肯定没人愿意做,但天然气比石油更关系老百姓的生计,因此政府在调整气价或进行气价市场化改革时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但改革就总比不改要好。”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层说。
气价改革,无疑对市场相关各方产生了极大的促动:10月31日中海油一次性与跨国石油巨头BG集团签署了协议,斥资50亿美元连续20年每年采购50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中石油、中石化更是历兵秣马在全国各油田筹备增产措施;甚至连北京控股(00392.HK)也宣布,斥资4172万向母公司北控集团收购燃气业务,并计划向燃气等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