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能源版图变化引发国际政治版图重构的案例,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起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在美国的纵容下大幅增产,导致油价暴跌。其终点则是苏联经济的崩溃,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OPEC大幅增产前的1975年,苏联石油产量刚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与天然气作为苏联最为可靠的出口商品,其带来的外汇可谓是苏联经济的大动脉。
1984年是苏联油气收入最为丰厚的时候,当时能源出口收入占到了苏联外汇收入的54.4%。不过此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政策,使得苏联形势急转直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庞昌伟在《国际油价波动与苏联解体》中称,冷战中,里根遏制苏联、与之争霸的过程中实施两手战略:一是把苏联引上与美进行军备竞赛的快车道,从经济上消耗苏联国力;二是在1986年通过施压OPEC增产,使世界石油价格低位运行,切断苏联军备竞赛所需资金来源,拖垮苏联经济。
苏联解体后,1992年沙特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2007年,俄罗斯夺回天然气超级大国的桂冠。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