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然而许多老年人却面临“晚年何处安放”的困惑。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银发浪潮”来袭,养老“大堤”能否抵挡?
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
养老护理员更是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低。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00多万名,而目前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说,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民政部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精神赡养问题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这正是大多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全国老龄办的专家认为,我国刚刚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但养老保障和收入水平还较低。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提高补助水平和补助比例,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差距。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然而,我国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但现在医院分科细,流程繁杂,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疗服务。”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进平指出,老年人的保健、治疗到护理及康复,是一个整体、连续的服务体系,应倡导老年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理院及康复院等共同承担。
如何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是众多老人的忧心事。在国外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30年了,全国仍然仅有100多家相应机构。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