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举办中国保险业发展圆桌论坛。论坛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2》预测,2011年—2020年间,在GDP年均增长6%—10%的假设之下,中国保险业年均增长率浮动区间为8.4%—18.9%,2020年,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
寿险业面临的瓶颈成为多位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认为,过去寿险业高速增长主要基于经济快速增长、投资收益基本稳定、寿险产品不断创新、营销渠道拓宽和寿险预定利率较为稳定等五个方面。目前,资本市场不景气、投资效益下降、保险产品没有卖点、营销员增援困难以及银行保险渠道下滑等因素都使寿险业发展受阻,高增长难以为继。对于寿险业未来的出路,庹国柱表示,寿险业目前要回归保障,长远要向综合金融发展。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此外,还要加快保险产品创新的步伐。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放开保险预定利率,将导致产品降价,寿险业要据此对产品设计做出改变,适当减少分红诱惑,减少不必要的退保。
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梓木认为,治理是生产力,文化则是生产关系。目前保险公司中大概有四类治理形式:国有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业主力军团业务量大,发展快,但在顶层设计上因政策变化大,战略难以长期坚持。中外合资企业股权各占50%,相互掣肘,难以相互信任。民营控股保险公司的好处是效率高,但存在机会主义现象。而标准股份(600302,股吧)制企业,股权均衡分散,比较容易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对高管考核主要是业绩和利润,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