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存款产品在支付宝、京东金融、携程金融等平台彻底下架,许多中小银行“顿时”失去了这些平台的“庇护”,丧失了一大获客阵地,为了保证业务平稳过渡,这些银行迅速开启了“自救模式”。
较为典型的有:蓝海银行、安徽新安银行。这两家银行及时在其官方平台发布公告,引导用户到官方渠道进行办理存款业务。除此之外,受互联网存款下架影响的还有振兴银行、锡商银行、亿联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等19家民营银行,以及大大小小的地方农商行。
这类银行的共同点就是:规模小、客户数少、自营平台实力较弱、网点几乎仅限于注册地。所以前几年,互联网平台成为了这些银行的“拓户首选”,帮助他们逐渐成长壮大,但是今非昔比,在监管压力下,这类银行不得不开启自救。
第一:做强自营渠道。
如同蓝海银行的做法一样,一方面加强公众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做强自营移动APP,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让用户直接在线上办理业务。但是这一做法也面临许多挑战:
一是自营渠道建设需要人力、物力和科技支持,而这类小银行科技队伍实力也不强,所以大部分为外包。
二是渠道搭建了,还需要花大力气去宣传推广,吸纳粉丝。
三是宣传推广的过程依然需要防止触碰监管“红线”,比如互联网存款管理办法就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也就是说在第三方平台打广告也不行)
第二:差异化经营。
有媒体报道,在此次监管之后,有民营银行负责人表示:“实话说,压力非常大,但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不过,90后金融认为,其实民营银行完全没有必要和国有大行一样去做大存贷规模,民营银行可以打造成“小而精”“小而美”的精品银行,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加强资产配置来做高端客户,私人银行客户。
第三: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发展“流量存款”。
从当前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来看,几乎都在通过高息存款来吸引储户,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存款付息率高居不下,最终拖垮自身。
所以,90后金融认为,民营银行大可不必以价换量,完全可以学支付宝的模式,与商户开展合作,通过建设缴费场景来吸收高流动性的流量存款,这类存款一般以活期为主,且成本低廉,最关键的是量大。
总之,在金融监管常态化的形势下,小银行发展确实不像以往那么容易。如今辽宁也计划把省内的12家城商行合并,组建省级城商行,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抱团取暖”,防范风险。所以,我们在选择银行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银行的背景和业务经营状况,提高风险意识。
声明:本文转载于内涵金融,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无关商业利益,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