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量红利期过后,知识付费平台如何破局?

评论


互联网流量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吗?这个问题首先就有疑问,应该说是见仁见智,每个人的分析和看法会不一样。

2016年,知乎、果壳(在行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带动知识付费用户迅速增长,促进知识付费行业的规模提升,随着人们对快节奏知识需求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付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至2017年知识付费的用户规模达到1.88亿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未来,随着知识付费平台内容多样化的发展,知识付费行业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2016年知识付费进入发展期,平台得到发展

在2013-2016年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付费在移动端内容及移动支付的普及和自媒体发展的促进下,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以各业知识内容为支撑的知识付费行业得到了发展。2016年,知乎、果壳(在行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知识付费的用户迅速增长,该年也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此后知识付费进入发展的爆发期。

用户规模不断增加,知识付费规模显著提升

2016年随着分答/在行、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等付费知识平台的上线运行,带领了知识付费行业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另外,在互联网信息爆发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付费一定程度上为用户对信息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筛选,也逐渐获得用户的认可,知识付费用户规模显著提升。2015-2017年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每年以约一倍的速度增长,至2017年知识付费的用户规模为1.88亿元,占2017年7.72亿网民规模的24.35%,未来该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

只要用户的需求还存在,只要互联网和各种传播平台还存在,用户流量依然在那儿,只是流量池会从之前的增量增长逐渐到存量竞争的阶段。

知识付费的前景依然看好,就是看你怎么做。

简单来看,知识付费就是一个支付功能,就像以前买书要收钱,上课要收钱是一个道理,没有那么神秘。之所以有些知识付费平台遇到了瓶颈,是因为自身的内容和运营问题,并不是这个市场没有前景。

精细化布局,提升产品的内容和质量,为用户提供真正有干货的信息,提供更多的与用户的互动和后续服务,是未来知识付费这个行业的方向,而过往那些低质量的收费平台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免责提示:文章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来源于正版商用网站



(互联网责编:石亚茹 )
2020年08月07日 12:35[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