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要害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组织创新

评论

从事该领域也有一段时间,有幸多次听到专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探讨,而疫情经济也加快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和谈论。作为真正的企业实践者,在此过程中又有数不清的收获和心得难以言表,冷暖自知,只想能和共鸣在这个时代一起摩擦出些火花。

导读:在2020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组织创新高峰论坛上 SAP副总裁 首席数字官彭俊松博士的观点分享,对以下内容做了些记录和思考。

关键字:韧性供应链 众包模式 分布制造 带病运行

以下个人化视角给我敲响了警钟,我们所从事的数字化转型,还仅仅停留在IT 阶段,惭愧的任重道远,长路漫漫!

01

时代趋势:“软件驱动的智慧企业”时代已经到来

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企业计算已经进入到了智能技术的发展阶段,智慧企业所具备的三大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这里指的不仅是人脸识别和智能识别技术

物联网:通过传感获取数据,无状态监控,无边界协同

高级分析:像人思考一样的分析能力

人是一切机器智慧的最终来源,但今天的机器还处于弱智能阶段

在智慧企业时代,软件正在成为企业产品的核心能力。“软件驱动的智慧企业”时代已经到来,如下趋势:

1、今天的企业应用系统,正在向“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全域处理的目标迈进

2、传统的以单证驱动的业务流程将发生巨大改变

3、企业的IT与OT将大量融合

通过打造智慧企业,企业有望获得效率的指数级提升。如果每年企业有5%的成本效率提升,4年20%的提升,企业在市场将所向披靡

02

国内形势:绝大多数企业系统在“带病运行

回看国内,中国企业GDP占比全球15%以上,而IT投入只有3%,绝大多数的企业IT系统是“带病运行”的 。

软件正在重塑中国社会和经济

03 

疫情经济:引发了一些对企业数字化的思考

当前经济格局:受疫情影响,供应链格局将发生大的变化,以前成本最低的供应链优化模式,必定扭转为韧性供应链发展趋势。

对数字化建设目标的思考:

打造韧性数字化企业,包括销售渠道韧性和供应链韧性

对未来商业模式的预测:

无接触/低接触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将很快普及。

对未来工作方式的憧憬:

以远程办公为代表数字化工作方式改变

(今年疫情期间以来,广泛使用远程会议办公工具和打卡式工作交付模式,据公司员工反应反而提升了很多工作效率!

疫情期间体现的数字化对企业的帮助,有这四个方面:策略调整、应急响应、快速开发、人员优化。但是目前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管理与理想状态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下,数字化将在提高企业韧性(不仅限于高光的“技术亮点”),数字化还将在推动企业转型上发挥更大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供应链韧性: 由传统柔性供应链 过度到 新型韧性供应链;未来全球供应链将有深层的调整,供应链重组将不可避免。

例如:百事可乐 建立柔性供应链避免上游印尼等国家不可抗拒风险,避免重复建设供应链,而打造了柔性供应链体系。

2、缓解市场需求波动:通过收集运营数据,进行C2B个性化驱动型生产。

例如:Vestas通过智能化维护技术,服务收入超过订单收入,增量市场快速下滑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挖掘自己的存量市场机会

3、抵御制造运营风险

由集中式制造逐渐过渡分布式制造,通过众包模式制造。

例如:UPS建立了多个3D打印中心,通过数字化交付快速进行原型生产,更加方便地进行客户定制。就地形制造降低风险。未来将逐渐向“小型化、就近化”的趋势发展。

04

作为企业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进行数字化建设

传统的企业管理和现代化数字化企业管理的区别:

传统的管理,是建立的传统控制论指导下的集中式控制基础上,比如,自上而下把流程和分支画出来按部就班的执行,出现偏差后进行流程变更。

这种管理方式是典型的流程驱动模式,企业建立电子单证流转下的流程驱动,有时候需要存在8000张非常精妙的表单,这种流程管理的局限性,他是典型的SIPOC模式。

迄今为止,依靠流程驱动打造的企业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有句话,做企业的信息系统数据很重要,垃圾数据进垃圾数据出,没有用的数据不保留,但其实这些数据未必没有用。

1982年美国通用在CIM理论指导下耗资900亿美元建设“黑灯工厂”最终宣告失败,没有运行起来,工厂的运营费用超过了人工成本。

面对日益复杂的需求管理,集中式控制理论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无能为力。建立数据湖,一昧的堆叠算力,在大工业中是无效的。比如说,在围棋人工智能的比赛中,仅仅提高算力并不能赢。即使是将整个地球都当成计算机,也无法解决一些貌似简单的工业问题。

简单的提高算力并不能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复杂的数字化应对法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才能通过算力支撑。

今天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强调的是通讯(模式识别)而不是集成(细节分析)

当前的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很多困难

汽车企业面临“新产品+新模式”双重压力。

车将是未来的移动空间,可以在车上休息,打牌,开会。

原来提倡的订单-交付 OTD交付(两周内交货)已经无法实现,产品的复杂度已经吃光了原有的效率提升。

令我们焦虑的是,汽车企业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慢慢准备

其他行业也面临同样的效率挑战,只有在供给侧打造千万个数字化支撑的企业,才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  

05

数字化带来的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

关于数字化驱动的企业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一些总结

能力数字化,发展数字化,人才数字化,数字化需要长期运行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就像练葵花宝典,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团队有没有聚合能力,转型是很痛苦的。

彭博:数字化转型包括:商业模式的转型,工作方式的改变,离不开数字化理念的宣导,特殊的语境,比如各种化,信息化,数字化,比如数据 数+据  和国外有很大不同,应该正本溯源。

邵钧:交易过程\价值供应链的在线化。我们往往会高估一年所带来的结果,而低估十年的结果。产业互联网比消费互联网的持续时间将很长,但是影响力也是巨大。数字化转型,难得不是技术,而是数字化的领导力和组织

彭博:数字化转型的准备工作,数字化推崇的是分布式自治系统,去中心化,每个员工都要根据数据自主决策,这对企业文化是巨大的改变。服务化的岗位将被替代,这时候对企业管理新型的企业组织管理,企业对外部员工管理 都是巨大改变。

随着环境的变化,流程化向去中心化转变。以前把人当做工作流程中的某个点执行,现在要求人才在过程中发挥决策。 隐形变显性,显性变结构,结构变复制。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学习培训方式,从内容传递,到学习运营

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学的实践者,原因在:人的寿命在延长,养老金不足,退休时间点在后移,知识的更迭速度非常快,一段时间后知识会清零,再学习,再发展,以前的概念都已经无效,新的知识大量涌入,很多新员工都有大量的学习诉求。

众包模式的普及,企业提供员工的再打造,是对企业的品牌塑造和员工关怀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就像腾讯的价值观“科技向善”。

赋能型组织,数字化使得知识模块化,智慧化的学习,正印证了几千年前孔子那句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微软的新总裁 纳德拉 在《刷新》一书中提到,从僵化思维到成长型思维。是什么驱动我们的使命,找到灵魂目标,将是终极目标。

打破学校围墙,重塑商学教育。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勇于实践,善于沉淀,特别感谢你们!

——END——
(好文章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2020年07月02日 10:00[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