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评论
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整理|周叁

编辑|包包

“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这是过去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转型困境。

但疫情的降临倒逼着企业转型,数字化的价值被快速普及和验证。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缓解,政府及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已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一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技能,而在疫情过后,这项技能必然成为政府及企业重振经济的最佳助力。

一组数据足以证实。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71家头部连锁餐饮企业的调研,67.6%的企业计划在疫情结束后提升供应链或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加速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颠覆不再是只发生在互联网时代的某些行业,而是渗透到绝大多数的行业。

在可预见的未来,大量的经济价值将来自于数字技术,而传统企业若不能完成数字化转型或将面临淘汰。

01

疫情催化企业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

疫情来得突然,对企业与行业的影响比年前设想的要更严重。疫情笼罩之下,很多人觉得实体经济将面临寒冬。

以国外奢饰品品牌GUCCI和Burberry为例,随着疫情的突发,GUCCI官方表示已暂停在意大利的一切生产活动。除此之外供应商还透露,GUCCI 在今年2月手袋订货量约只为1月的半成,3月更是没有订单。

Burberry更为惨淡,集团约有五分之二的销售额来自中国消费者。据统计,Burberry线下开业的门店客流量同比下降了80%。Burberry、Ralph Lauren、Coach母公司Tapestry都一致表示:“鉴于现在中国市场的趋势,我们预计下半年业绩将受到约莫2-2.5亿美元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疫情“黑天鹅”已经给全球带来“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一方面,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产业与各国间力量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这次特殊事件重塑了数字化在商业世界的权重,数字化引发的革命性“洗牌”趋势已悄然发生。

我们明显能够感觉到,疫情的突发让几乎所有行业和企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企业数字化的现实意义,并开始思考如何加速自身企业数字化业务的转型。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目前数字技术对中国传统产业的渗透率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数字技术对行业增加值的贡献仅为10%左右。

其中,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不到50%,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业务集成比例也不到20%。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比例甚至不到10%,仅为7%左右。

疫情大考下,企业纷纷向数字化转型。在"万物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超过80%的企业都正在寻求升级,不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在拥抱数字化转型。

“拥抱数字化转型是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重大挑战”——这句活从未像现在这般迫切。

02

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对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从2017年数字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以来,数字经济就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在2019年底,数据首次被单列为一种生产要素,也预示着数字经济在已经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数字化转型就是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成功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过程。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实现企业以及产业层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认为,数字化转型包括两端,即供应链端和用户端。供应链端的数字化升级主要表现为自动化和智能化,而在用户这一端,最典型的就是各种类型的电商。

以三只松鼠的触网和转型为例,在三只松鼠的创办初期、2010年转型线上、2017年二次转型的三个关键节点,都是通过利用数据连接消费者和供应商,参与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用云平台连接众多合作伙伴,以及科学化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逐步从一个纯电商企业转型为一个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企业。

目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催生了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共识。

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推进,经济格局正在转变,未来大量的经济价值将来自于数字技术,若传统企业不能完成数字化转型,被超越甚至淘汰是大概率事件。

以家居行业为例,在如此严峻的市场情况下,疫情期间不少传统家居建材企业受挫不难理解。单靠传统的线下渠道,早已不能满足家居消费者们的消费习惯和个性化需求。

后疫情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建材品牌商、装修公司如果不能从传统模式过渡到数字化,改变公司组织架构适配以及公司管理流、信息流、资金流,是难以应对疫情过后消费者对家装需求的爆发性消费的,甚至可能被直接淘汰出局。

而面对数字化转型,很多企业都有一个误区,完成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单纯追求数字化结果,而是获得一个数字化业态,是企业具备随时应变的能力,创造发展机会。

早期的数字化运营普遍基于传统IT架构的信息化管理,而今的数字化转型则是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运营。

企业通过云架构的智能化运营发布采购信息和供应商招募,实现信息共享联动,提升信息发布效率和曝光率,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同时以大数据技术对采购招标信息进行匹配,推荐优秀供应商,进一步解决了采购企业的寻源问题。

云架构采供协同平台的数字化采购模式解决了很多企业的采购痛点,和传统采购不同,通过在线询比价使更多供应商愿意参与报价,相较于依靠采购员人工“摸象”式筛选供应商,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打破时间和区域壁垒,实现采购流程智能化,提高采购协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决策能力,有效提高了采购工作效率和采购管理水平,全面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由此可见,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03

企业如何抓住数字化改造的浪潮

疫情期间,大数据平台成为了疫情通报、舆论引导、物资配置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互联网+"政务保障政府服务"不掉线";电子商务满足生活采购需求;在线教育确保"停课不停学"远程协同支撑企业"停工不停产"……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3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90%以上。当前,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这些企业纷纷踏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根据埃森哲的研究和判断,未来,数字技术占据整个经济价值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其认为未来可能会增长到接近70%,而在普华永道《2017年数字化指数调查》中显示,88%企业明确将数字化融入企业战略。

后疫情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且具备战略意义。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在市场与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巨头以数千亿级别的投入发力数字化建设,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夯实数字化底座。

受疫情影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数字化引发了革命性“洗牌”,企业只有抓住机遇成功转型,提升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中的适应能力,才能提升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高成长性、强扩散性、降成本性的三大特征决定了其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从现实情况看,中小微企业更应该依靠自身努力化解疫情危机,其中比较现实的解决之道就是顺应数字化潮流、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经营模式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曾表示: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以数据生产要素链接行业的五脏六腑,打通企业的七经八脉,让整个链条数据流通起来,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转化为数据流、价值流,实现要素设施共享、企业互联融通、开放协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快速生成,让数据在与传统产业的碰撞融合中实现价值增量,从而构建全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许是10年或者是15年后,大量的经济价值将来源于数字技术,而不再是传统的硬件。

然而,只有抓住机遇成功转型,切实发挥云技术、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能力,才能提升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毫无疑问,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END——
(好文章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2020年06月21日 09:3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