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 明星 > 正文

人民日报评"冯小刚轰综艺电影":混淆视听

发布者:孙雪  (优府网  — 娱乐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今日娱乐新闻报道称冯小刚炮轰综艺电影,听上去正义十足,有理有据。可细咂摸起来,这逻辑和论据都有点站不住脚。首先,综艺电影会断掉“需要耗费几个月几年”的电影的根,是个想象出来的伪命题。这是一种虚假的、极端的归谬。综艺电影要大卖,必须建立在综艺节目大火的基础之上。《爸爸去哪儿》火了…

今日娱乐新闻报道称冯小刚炮轰综艺电影,听上去正义十足,有理有据。可细咂摸起来,这逻辑和论据都有点站不住脚。

首先,综艺电影会断掉“需要耗费几个月几年”的电影的根,是个想象出来的伪命题。

这是一种虚假的、极端的归谬。综艺电影要大卖,必须建立在综艺节目大火的基础之上。《爸爸去哪儿》火了,它拍成综艺电影才有人看;某个不知名的综艺节目拍成电影了,你会去看吗?并且,还不是节目火了,电影必然就火,节目火只是一个基础。《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的电影版都遭遇了市场的冷遇。这样一算,每年大火的节目数量有限,拍成电影也火的,又要打一个折扣,这就决定了,综艺电影的数量不会太多,也就不会对一般电影市场产生太大的冲击。


冯小刚轰综艺电影


其实,我们曾用上述观点提问冯小刚。从报道中看,冯顾左右而言它,大谈香港台湾电影怎么死的、演这样电影的演员怎么掉价,回避了问题。

说一个典故,宋代《鹤林玉露》中载,有个县官看见一个小吏顺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便下令拷打。小吏不服,县官写下判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然后,将这小吏斩首。以现代司法的角度看,这是典型的量刑过当。因为他毕竟只拿了一钱,那个千钱是想象出来的,不可以作为量刑的标准。

冯导演就有点像从综艺电影只拿了一钱出发,就要杀掉人家头的县官。

第二,“尊重人民币”说,是一种混淆视听。

“尊重人民币”,和“只尊重人民币”,是两个概念。但冯导演使用前者时,暗示观众的是后者。不管是综艺电影,还是非综艺电影,都是文化产业,都得尊重人民币。你冯导演的贺岁片不尊重人民币吗?追求利润和严肃的创作态度,怎么就成了对立关系了呢?

冯导演的“(只)尊重人民币”,是和“没有诚意”的指责连着说的。理由是制作周期短,几天功夫就得。这个说法又带有强烈的迷惑性。单纯说制作周期没有意义,得以作品达到极致状态需要多长时间为前提。《甲方乙方》,一个星期拍成了,这叫偷工减料;一段相声,从创作到演出,一个星期够用了。一副油画得画几个月,一副写意国画挥毫就得,不能说后者就没有诚意。

在综艺电影的向度上,优秀的制作人自然可以用做到极致的精神,展现自己的诚意。

第三,退一步说,商业片导演瞧不上综艺电影,有乌鸦说猪黑的嫌疑。

按照冯导演的逻辑,可以推出如下结论:冯小刚的贺岁片,就是小品的拼接版和扩大版,缺乏真正的问题意识和现世关怀。几段小品一拼凑,也不需要技术创新,却能赚到高票房,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管理部门应该禁掉。

我们能这样呼吁吗?不能。因为这是强盗逻辑。电影这棵大树,有很多枝条,许多层次。既可以有严肃的思想片、哲学片,可以有反映重大题材的历史片,可以有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片,还可以有供大家消遣娱乐的商业片、综艺片。不同层级,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能叫停综艺片,和不能叫停冯导演的商业片,是一个道理。

第四,呼吁主管部门禁片,有不当竞争嫌疑。

电影市场,主管部门的手什么时候该伸,什么时候不该伸,应该有边界。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不管是贺岁片,还是综艺电影,都在必须管理之列。然而,光凭综艺二字,“制作周期短”“赚得钱多”,就要禁掉,于法无据,于理不合。做这样的呼吁,体现了腐朽的“权力通吃”意识,是让政府过度干涉微观经济运行。还是那句话:娱乐电影、贺岁片对严肃电影的冲击,比综艺电影对一般电影的冲击大得多,那么,可以呼吁管理部门禁掉贺岁片吗?电影行业不是封建行会,不需要这样的反市场的准入制。刀乃公器,不可借与私人,用于扼杀正常的艺术品类。

最后,可以回答一下冯导演的“人民日报尊重人民币”说。人民日报既不拍贺岁片,也不拍综艺电影,尊重的不是人民币,而是正常的、健康的、消除各种壁垒的、让市场主体更好赚取人民币的市场环境,尊重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背景回放

娱乐新闻报道正在片场的冯小刚,听说了《人民日报》2月9日力挺“综艺电影”的评论,如此表态:

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的话,那么五天六天拍一部电影,从态度上来说就已经失了诚意,还谈什么尊重观众,尊重人民币吧。当然人民日报尊重人民币这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人认为,把一堆综艺节目的素材剪成一个故事片的长度,当成电影在院线放映是一项创新。这让我想起另一项中国式创新,那就是高速路收费站播放的电子声录音,“你好,谢谢,再见。”这些本来应该是人说的话,为了图省事改成机器说了。听着那叫一个拧巴。还有朋友认为观众爱看就是硬道理,这一点我也不敢苟同,试想,如果NBA宣布每场比赛允许上两名足球运动员可以用脚传球的话,我相信也会有不少观众捧场,上座率也不会低,但那确实不是篮球比赛了。



(娱乐责编:孙雪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