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被父母逼迫做这两件事的人,长大后都有性格缺陷

学习

中国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都是“以学习为中心”,无论何时,他们对孩子的教导中都离不开学习,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和成熟个性的培养。自科举制实行以来,学习、考试与功成名就几乎成了人们生活的主题。

现代社会也是如此,为了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将来能够考取名校,无数家长争先恐后地逼迫孩子学习,给他们报各种补习班,“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他们最常说的话。

家长们知道社会竞争的残酷,体验过苦楚的人,便不想再让孩子走同样的老路。“我是为你好”,家长们如是说。

但被逼着学习的孩子就一定能够更具竞争力吗?

当今社会,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造性都是最重要的品质。文化知识固然是一切的基础,但缺少了优良的性格品质,即使学历再高,也难以有良好的发展。

在网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名牌高校学生的获奖感言,“我本来想低调做人,可惜实力不允许”,“从小到大成功太多,都快要忘记失败的感觉”……

这些言论让人很难相信是从名校最优秀学生的口中而出,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优越感,尽显高傲自大,也不知在场嘉宾观众们作何感想。

除此之外,很多名校学生都是“空有分数,实践能力低下”

他们缺少生活中的历练和感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而优良成熟的性格是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缺少了社会经验,性格就可能会出现缺陷。

父母逼孩子学习,如果孩子基因好,成绩优秀,那么他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学习起来也更有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但有些孩子先天不擅长文化知识学习,例如数学方面,有些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弱,思维缓慢,数学成绩就肯定差。

有些孩子言语能力低下,学不好语文和英语,有些孩子先天注意力不集中性差,不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成绩差,家长不思考如何让孩子增加信心,只会一味地逼迫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其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成绩也惨不忍睹。

不仅如此,被逼迫学习的孩子会丧失自主分配时间的能力,自主性变差,他们不被允许跟朋友一起玩,朋友关系发展受阻,长大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人际关系问题。

对于被逼着学习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甚至会形成条件反射,以至于看到作业就烦躁,这种逼迫得不偿失,但此时这出戏码正在很多家庭中上演。

吃饭和睡觉

在有些专制型家庭,吃饭并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吃饭之前,孩子就“自觉”地守候在父母旁边,随时等候“差遣”。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或是少说话,手必须捧着碗,不能跷二郎腿......

这并非教孩子讲规矩,而是控制欲太强的表现,即父母要求孩子成为自己的“傀儡”,最好是一个眼神就能使唤的工具。

吃饭本来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坐在一起、交流感情的时候,可这种种强制性行为决定了这样的家庭不可能幸福。在吃饭方面受到过多控制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也会去控制别人,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PUA”就是一种控制他人思想的行为,行为的发起者或许正是因为小时候受到过类似的控制,从而习得了这些行为,以至于施加在伴侣身上,给对方带来极大的伤害。

社会不断发展,现在的人都崇尚个性,父母们的控制欲是与其背道而驰的。

孩子永远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们发挥控制欲的工具,你们的行为或许不会招来孩子明目张胆地反抗,但最终还是会自食苦果。

还有些家长规定孩子必须在几点睡觉,这其实也是一种控制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第二天学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的必要睡眠时间也在逐步减少。

换言之,父母所立下的规定依然是控制欲的表现,他们只想要控制,不想去引导。

毕竟控制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事实证明逼迫孩子做事只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抹杀他们的自主性,并且从多个方面影响他们成熟个性的形成。

声明:本文转载于第一心理,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无关商业利益,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谢谢!

参考资料:《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allied disciplines》


(教育行业责编:李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