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贵族教育,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

还记得前段时间宇芽被前男友沱沱家暴的事件吗?

回看沱沱的家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性格和原生家庭脱不了干系。

沱沱曾在采访中透露,他拥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和暴力的少年时代。

他很没有自信,因此他的作品只能画得巴掌大,他害怕画纸太大掌控不了。

事件曝光后,沱沱的朋友也向记者表示,他的原生家庭状况很糟糕;

从小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长大,他妈妈会因为某些事情就把他往死里打。

可能是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很破碎,造成了心理上的创伤和缺陷。

因为没有安全感,他希望通过暴力引起别人的关注,但暴力一旦发生就很难停止。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写道: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在有些家庭,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感和负罪感。

今天,有书君与大家一起走进《原生家庭》这本书,了解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更重要的是,希望书友们通过这篇文章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中解脱出来。

01

影响婚姻观

如果父母的婚姻糟糕,感情寡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日后会很难学会如何正确的爱一个人,如何正确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唐一菲爆料说,凌潇肃爸妈在他九岁的时候就离婚了,所以他特别向往白纸式的婚姻,希望它永远保持洁白。

但可惜的是,他的第一段婚姻却失败了,这让他特别痛心。

与唐一菲的婚姻在他看来是“重新画了一张白纸”,发誓“绝不离婚”。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凌潇肃对婚姻的执念才会这么深。

微博上曾有个话题:

原生家庭会影响择偶标准吗?

多数网友都表示:

“我不向往婚姻,怕组成一个和自己家一样冷漠的家庭;

更怕自己终有一日被生活逼迫,变成曾经讨厌的模样。”

而一位网友的话则让人泪目:

“每当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内心总是空虚、无助,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归属感。

非常脆弱、敏感、易怒,隐含的潜台词是对自我不满。

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却又很容易在一段亲密关系里依赖他人。”

害怕被骗,却又无法分辨谎言。

需要不断地寻求安全感,但是永远没有办法真正寻找到。

这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只能独自舔舐伤口,却越舔越痛。

父母的感情和婚姻状态,是孩子对于爱情的最直接感知。

就像《原生家庭》一书中所说:

每个人都有重复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论这些情感是多么痛苦又或者对自己有多么大的伤害。

如果没有合适的角色榜样供孩子学习,学习如何去爱别人以及如何接受别人的爱;

成长过程中没有汲取到任何的情感滋养,就会关闭自己的情感之门。

所以父母婚姻幸福的原生家庭,孩子最容易有幸福感。

父母婚姻幸福,家庭关系就和谐,家庭关系和谐了,孩子就能从原生家庭源源不断汲取爱。

更懂得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影响人际关系

小学同学莎莎的爸妈常年在大城市打工,莎莎跟着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长大。

爷爷奶奶和她交流少,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不会表达情感,不会关心他人。

印象中的她,不喜欢和同龄人相处,甚至不太愿意去上学,这种对集体的疏离一直持续到长大。

对于人际关系,莎莎仿佛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和人相处,她一直小心翼翼;

只要她感受到别人有了情绪, 下意识就想逃避,哪怕完全跟她无关。

她从不参与集体活动,不会与人过多交流,交往仅限于工作需要。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鲍恩说:

“父母关系模式会持续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人会倾向于复制早期原生家庭中建立的关系模式。”

想起在《原生家庭》中,有位叫梅勒妮的女性,结过两次婚,也曾经和几个男人交往过。

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

梅勒妮借钱给他们,甚至还曾为其中两三个人介绍过工作,可不管付出多少,他们都不爱她。

梅勒妮把问题归咎于他们,没有意识到,她所谓的“奉献与帮助”正在引领她走向毁灭。

而她的性格从原生家庭中窥见一斑。

她父亲总是用坏脾气控制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然后会走进房间大哭。

妈妈受不了,把自己泡在浴缸里不肯出来,最后进屋安抚父亲的总是她。

很多时候,她会自责,觉得这一切全都是她的错。

父亲过于强烈的情感需求,再加上母亲的漠不关心,梅勒妮学会了用他们的感受来定义自己。

所以成年后的梅勒妮很界定自己的身份,不知道正确与人相处的方式。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她需要慢慢学会在对他人奉献时有所保留,学会尊重自己的权利、需求和情感。

这个治愈过程可能需要一生。

影响职业发展

齐白石流传下来的不仅是极高造诣的绘画,还有他被人称颂的淡泊名利。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

是齐白石一生恪守的人生观。

而他的这一切,源自他优秀的原生家庭。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齐白石,虽然家徒四壁,他的母亲却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劳动妇女。

母亲操持着全家的衣着,齐白石从小养成了勤劳吃苦的习惯。

每当父亲受到别人无端欺负时,母亲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撑腰讲理,并不忘给齐白石进行品德教育。

在她的影响下,齐白石不慕官僚,再穷也没有丢了傲骨。

原本是送齐白石学木匠,但是在得知他对绘画感兴趣后;

即便生活困难,母亲也全力支持他的心愿,让他抽出一部分工资去买画笔颜料。

25岁那年,齐白石结束了11年的木工生涯;

在父母的支持下,走上了专业绘画道路,终成为著名的书画大师。

正是因为好的原生家庭,让齐白石有了自主选择职业方向的机会,才成就了他。

反观,很多父母经常按照他们自己的喜好,理解方式和期待去替孩子在职场上做出选择。

孩子工作的不开心,又怎会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对于这一点,苏珊福沃德也深有感触,她在《原生家庭》中写到:

当父母把自己的感受当做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也就放弃了自己的自由选择权。

如果孩子从小在包容、接纳、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职业选择也会充满信心。

职场中更容易发挥潜能,有所成就,塑造出更优秀的自己。

原生家庭之殇,孩子复刻

董卿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了父亲,他对自己的苛刻超出想象:

“不要我照镜子,不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

高一开始到高三,每个寒暑假必须要打工挣钱。”

父亲的教育方式,和他的成长密不可分。

爸爸小时候家庭贫困,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捕鱼抓虾,晚上回来所有的农活干完了才可以写作业。

所以在他看来,人必须要过苦日子,后边才有好日子过。

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已经很优秀的董卿,还经常会出现自卑情绪。

“我要做的比别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觉得踏实。

弗洛伊德说:“人的行为95%以上受制于潜意识的控制。”

原生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婚姻模式、社交行为等;

在子女的耳濡目染中会进入潜意识,子女就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复刻。

这种循环需要被打破,就像《原生家庭》最后写的那样:

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

你是在塑造未来。

看到这里的书友,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沿袭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缺点,有书君建议你去读一读《原生家庭》这本书。

毕竟,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能通过努力,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原生家庭。

来路不由己,前路尚可期。

愿你拿出信心和勇气,做最好的自己。

来源:有书共读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

2020年12月29日 15:3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