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小李经常跟我吐槽,说女儿学习不认真,老是开小差,负责监督女儿的奶奶火气上来了,说也没用、骂也没用,马上就抡起衣架准备打了。
她老公就连忙劝阻:“妈,你干嘛啊!都什么时候了还打孩子,现在要自由教育,减负!让她慢慢写,这不迟早能做完的嘛……”
奶奶也不服气:“你这教得还不如没教!不严厉一点怎么听话?你小时候要不是我这么教你,你现在哪有这么出息?”。
她看着丈夫和奶奶的争吵,别说女儿,自己都愁坏了。她老是说:“管他什么方法,能教会孩子不就行了吗……可惜我工作忙顾不了,唉,烦啊。”
是呀,其实无论白猫黑猫,能抓耗子的不就是好猫吗?像这样的两代人的教育冲突,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没有明确数据表明,传统教育和自由教育哪个更好。
也就是说,丈夫和奶奶的主张,都有有失偏颇的地方。现在的人都喜欢围绕“传统教育”和“自由教育”吵得不可开交,但教育学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两者结合。
1. 暴力元素
传统的教育总是告诉我们“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把孝道与暴力联系在一起,无处不是在暗示“因为暴力,所以服从”。
然而在今天,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暴力的教育方式应该被摒弃。首先我们有《刑法》,明确规定了不可以体罚孩子,其次我们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家长是不可以对孩子使用暴力的。
再者,孝应该是引导教育得来的,而不是通过强制逼迫换来的。因此,传统教育中的暴力元素,是不好的,应当抛弃。
2. 先贤理念
但是,古代先贤也提出过很多优秀的理念。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告诉我们无论孩子是否有学习天赋,都应该尽心尽力教导孩子;
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不可以违背孩子的本性。这些教育理念都是让我们心态变得更加开放的良策,而不是所谓四书五经、道德伦常的封建迷信,这些我们还是要区分清楚的。
一言以概括之,传统教育有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不可以因为网民一味得贬低,我们就把它当妖魔鬼怪、敬而远之。
1. 认知错误
许多家长认为自由教育就是无条件放纵孩子。但其实太自由可能会让孩子没有目标,失去自我。真正的自由教育,不是教育孩子可以为所欲为,而是给孩子认知的自由,让孩子去认识更多的人和事,而不加以限制。
举个例子,当孩子看课外书的时候,说:“别看这些没用的书,多看课本”就是传统教育,如果鼓励孩子多阅读课外书增长见闻就是自由教育。让孩子随便撒野这叫溺爱,不叫自由教育。这种认知错误需要我们抛弃。
2. 塑造自我
如果正确达成了认知自由,就也可以让孩子丰富见识,通过自我学习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塑造自我,这样的孩子不仅可以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他们的谈吐中也会更有内涵、更有思想。
而且1980年的一份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认知度高的孩子往往右脑发育比较良好,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就会更快,做事也会更有逻辑、更聪明。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实行自由教育的国家与地区,比如美国、日本,经常能诞生科技奇才,或是诺贝尔奖得主。这种引导孩子塑造自我的自由教育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总之,自由教育虽好,却不可以过分推崇,即使在实行自由教育的日本,民间、教育界对于这种教育模式是否有效依然有很大争论,并不是人人都赞同这种教育方法。
1. 给孩子有条件的自由
哲学角度上说,自由如果没有“限制”这个相对概念,那么自由本身也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自由的代价也必须是有一定的限制,只是这个限制不能夸张到近乎禁锢的效果。
我们可以设立家规,给孩子编制一套守则,让孩子规范自己基本的行为习惯:比如吃饭要吃干净、对人要讲礼貌、做事情不能粗鲁要优雅……等等,这就是古人的“修身”之道。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放宽孩子正面行为的自由,比如孩子希望和同学多出去玩,比如去吃东西、野餐什么的,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给他娱乐自由(当然了,要叮嘱他注意安全);
甚至孩子长大了,如果想自己出去旅行,去走走,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风险评估之后,给他最大限度的支持,因为出去多走走对丰富见闻、提升社交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先把范围设定在国内,因为国内旅游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2. 认知涉猎为主,理念构建为辅
古代先贤的学习理念,可以帮助孩子构建起基本的自学框架,让孩子形成自学的“方法论”。比如“温故而知新”,就是教导孩子要定期温习,不要遗忘已经学过的知识。
西方也有类似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然而该理论的提出已经是近现代;还有“学思兼顾”,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这样才算真的理解。这些都是现代科学佐证的有用的学习方法,可见先贤的学习理念是十分有用的。
当然了,做事不能空谈方法。孩子建立起自学的方法框架后,就应该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多自学,古代谋士吕蒙就讲过:“涉猎阅旧闻,暂使心混澄。”
当你涉猎的知识面足够多,对以往知识的消化能力也越强,因为你有了足够的参照物去对比理解。在孩子课余时间,对孩子相对放开,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知识,涉猎一点,并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是否深挖,同样也是培养孩子职业意识的好方法,没准儿孩子在涉猎学习的过程中,发掘了一生的事业呢?这就是传统教育和自由教育相结合的好结果。
孩子的教育是一等大事,我们绝对不可以“走极端”,盲目按照某一种教育模式去全盘跟随,是自己教育理念上的怠惰,如果因此导致孩子学习生涯被拖累,就得不偿失了。
身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抛却一直以来人云亦云的观点,站在多元价值的角度上去看待教育问题,不偏颇任何一种教育模式,两技并施、取长补短,给孩子带来最好的学习体验。
——END——
好文章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