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并不是很聪明,同时我和我先生多年来一直坚持宽松教育,不提倡孩子硬着头皮进名校,在朋友圈里也算异类,周围的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生长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我的初中同学很多上了中专、大专,不少人过得很不错。我考试比他们出色,后来上了北大,但我从不觉得自己的人生就高人一等,考试能力不是社会生存能力,更不是幸福人生的保证书。我们这些同学里最成功的,也不是当时学习成绩最好的。
我和先生都认为,儿子顺利考入清华,其实是我们长期坚持宽松教育,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我和我先生都是北大毕业的,但我们认为,是否上一个最优秀的大学,对后续人生幸福度,并不具有决定性影响。我们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是出类拔萃的精英,他只要做自己就好,我们也不需要他来完成父母的人生梦想。
所以,我们从最开始,就没有为儿子设定上名校的目标,并引导他遵从内心,顺其自然。对学业上顺其自然的心态下,我们最核心的教育思路就是:不强迫孩子,并教会孩子三件事,管理时间、坚持兴趣、独立思考~
1、让孩子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就有意让孩子自己安排做作业、安排洗澡、安排玩耍的时间,我还在孩子房间贴上了每周计划表,但计划表让孩子自己填写,而不是父母帮忙安排。孩子天性爱玩,所以一开始,时间表的制定磕磕碰碰,孩子有时候偷懒没填写,或者有时候填的全是玩耍的项目,让我哭笑不得。
但由于持之以恒的引导和坚持,孩子从一年级起,已经懂得劳逸结合,制定出的时间表让父母都自叹不如。所以,孩子从没出现过作业做不完,或者没时间玩耍的情况。
2、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和丈夫从来不强迫孩子做任何违背他意愿的事情,小到穿衣服的款式颜色,大到孩子选择初中、高中,都是由孩子自己选择。
一年级时,孩子表示喜欢画画,我们二话不说,就让孩子上了画画兴趣班,有空的时候孩子就会画,我们从不出面督促提醒。但是,幼年时期的孩子,注意力不足,所以她的儿子偶尔也会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每当这时候,我就会给孩子讲一些“坚持”促进“成功”的小故事、让孩子观看有关励志动画片、甚至告诉他关于成功画家的事迹,但是从没强迫。所以孩子的画画兴趣一直保留到现在。
在这个事情上,我和丈夫的结论是:“喜欢”“坚持”,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基础。
3、让孩子除了自立还是自立。
孩子3岁起,我们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立,5岁时,儿子已经自己安排穿衣服、吃饭、睡觉的日常生活。等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我们发现,具备了独立自立意识的孩子,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如何学习、挑选什么课程都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自立性,会随着孩子长大,变的更强大。到了2年级,孩子会自己决定明天的课程是否需要预习、学习落后了会自己决定是否周末请教同学或参加补习班。作为妈妈,我从来没在孩子面前表露过对孩子的学习失望或者满意,更没有建议过孩子如何学习、要考多少分,我们认为,父母的态度会给孩子造成压力。所以,孩子从小就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父母,学习好不好,影响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所以,我给各位家长们的建议是,努力去引导孩子这三种能力:管理时间、坚持兴趣、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