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教育 > 正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要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在此用它做本文的标题,意在引起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注意。教育孩子,必须先抓习惯,再谈成绩。有句俗语说得好:“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叶圣陶也强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受用终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要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在此用它做本文的标题,意在引起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注意。教育孩子,必须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有句俗语说得好:“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叶圣陶也强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受用终生。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成绩上不去,或许是孩子习惯上的问题。如果孩子没有提问的习惯,很可能只能够满足被动的知识积累;如果孩子没有尊重老师的习惯,很可能课堂效率不高;如果孩子没有总结思考的习惯,很可能捡起这个知识点,丢了那个知识点……因此,家长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对于学习而言,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哪些习惯呢?

一、自学预习的习惯

要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二、专心上课的习惯

要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三、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要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客观事物,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每个孩子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批判地吸收,进而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四、善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要培养积极提问的习惯。提问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要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五、切磋琢磨的习惯

要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切磋”就是与同学广泛交流,以共同提高。《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六、独立作业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七、仔细审题的习惯

要培养认真、仔细审题的习惯。审题能力是孩子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八、练后反思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练习之后不忘反思的习惯。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一是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二是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三是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四是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五是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这是常规反思。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九、复习归纳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及时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要讲究规律和效率,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十、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及时复习、归纳的习惯。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十一、客观评价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客观评价自己的习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十二、正确对待失误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失误的习惯。对待考试,要“胜不骄,败不馁”,一次考试的失败不能证明什么,我们应该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迎接接下来的一个个挑战,战胜它,我们就又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最为关键点,是要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知道今后怎么做。应该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养成及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这样,下一次考试,必定是收获成功的胜利者。

孩子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物,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并非仅凭学校或家长某一方面就能达成。作为家长,一定要适当配合学校教育,检查督促习惯的养成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标签:校园 育儿 学前教育 2018年09月17日 08:5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