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不合群,他们不善社交,默默无闻。但是总在关键时刻会创造出出人意料的答案。为什么越不合群的人越优秀?你们清楚吗?
01、天地独往来,逆行的风采
聂小伟的条件并不好,四线城市,普通本科,没“钱途”的历史专业,长相一般,丢进人海,也不会泛起一片浪花。
大学四年,小伟显得特别不合群。别的同学都在课堂睡觉,在宿舍撸啊撸,打操场篮球、谈恋爱,而小伟要么在课堂记笔记,要么在图书馆看资料,要么在操场上晨跑或夜跑。
很多人都不理解聂小伟的不合群行为,但他却充耳不闻。当然,小伟也有集体生活,也会在某次醉酒后跟朋友抱头痛哭。但这种情况少之又少,更何况,他本身也没有什么朋友。
一转眼到了毕业季,很多同学选参加各种无效社交,过着随波逐流般的集体生活,而这时的小伟却沉着的让人害怕,他早已坚定的选择了考研。
02、讷言而敏行,谋定而后动
大多数的时间,小伟都是那个喜欢静静沉思,泰然自若的人。我们从小就被这样教育:见了人要问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际交往要积极而主动,但小伟却不喜热闹,甚至认为:即使学会了一万种人际交往的技巧,却无法与自己的内心自处。
这个社会总是存在着生存法则的悖论。有的人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有的人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的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的人就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只会打鸣,其他什么都不会。显而易见,小伟从来也没说过豪言壮语,他是积极的行动派。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可是考研这条道路又是充满崎岖和坎坷的。当困难摆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怎么办?是逃避?是放弃?还是......不,这些都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我们作为追梦者,不应该就这样放弃我们的执著追求。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奋力前行的时候,我们怀揣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是对成功的强烈渴望。
这是一个充斥各种成功学的世界。然而,只要你有能力,再怎么孤僻,也有人会欣赏你;你如果没能力,再怎么世故,也会被弃如敝履。
03、越优秀的人,越是不合群
站在大四这个分岔路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课程)、出国等等,每一条道路都是不同的。在小伟看来: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还有一个目标等待着自己去实现。
尽管奋斗的路上,总是存在不同的声音,例如:有的大学宿舍室友,只有一个考研,其他的室友甚至会冷嘲热讽。因此学会科学的独处,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项。
在科学的独处中,个人会感受到更多的积极体验,比如通过阅读、登高、冥想等独处来加深自我了解,提升创造力,实现自我认知、独立思考,提高工作效率等等。不合群的人,并非远离了这个世界,他们只是打开了与内心对话的全新天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有很多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惊涛骇浪,却不敢直视自己的内心,说到底,就是尚不具备过硬的真本领。诚如斯言,打铁还需自身硬,敢于独来独往者,必有真本领。这个本领就是敢于在惶惶人群中勇于逆行,赢得挑战的人。
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小伟很早就意识到了这条道理,所以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逆行。越优秀的人,越不合群,你身边有这样的一个“小伟”么?就像每个班上都有一个小胖,每个班上都有一个“丑小鸭”。只有在他完成惊天蜕变后,你才会由衷地感慨:哈,原来我们一直错看了他!
小伟在文都的集训营中表现优异,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考研这项挑战,翻开人生新的一页。小伟说:既然选择了考研,就意味着要舍弃安逸的生活,去享受自己的奋斗历程。
青春就应该这样,我们应该做一个充满斗志的年轻者,安逸不是年轻人的标签。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规划好人生蓝图并为之努力,这样才不会在年轻时留下遗憾。
不合群的人只是说明这个群不适合他,他追求的境界更高。境界越高,志同道合的人就越少。漫漫人生路,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奋斗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去奋斗吧,为了回应自己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此,你们认同吗?欢迎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