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教育 > 正文

武汉科大学子逐梦创业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4月11日上午,武汉科技大学校友付文杰回到母校,代表在武汉创业的10位年轻校友,捐赠100万元设立“沁湖创客基金”的种子基金,用于资助在校的大学生创业。 这10位新生代创业精英,其中9位为90后,有4位在校学生。“虽然我们还在创业初期,但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愿为学弟学妹们…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4月11日上午,武汉科技大学校友付文杰回到母校,代表在武汉创业的10位年轻校友,捐赠100万元设立“沁湖创客基金”的种子基金,用于资助在校的大学生创业。
    这10位新生代创业精英,其中9位为90后,有4位在校学生。“虽然我们还在创业初期,但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愿为学弟学妹们创业铺路架桥,以感恩母校、回馈社会。”付文杰动情地说。

    在学校“播种发芽”,到社会“落地成林”。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付文杰、解砾,“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刘恒、百强佘福元……近5年,武汉科大学生仅在武汉市注册的公司就有139家,销售总额超过4亿元,成就了高校里的90后大学生创业群体现象。

    车床上加工,3D打印机上做磨具,工作台上拼装,每到周末,武汉科大机械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工场”就热闹非凡。
    几年前,机械学院专门腾出办公场所,建立“创新工场”,投入150多万元购买各种机械设备和实验材料,每年还拿出数十万元资助、奖励大学生科技创新。
    学生们没课时,都喜欢“泡”在这里,创新创业的种子悄悄生根、发芽。丁齐全就是其中的一个。大三时,他对“创新工场”里的3D打印机“入迷”,买来书对着琢磨,不久掌握了基本原理和结构,然后从网上买来零部件组装了两台。大四时,他成立了武汉纬度空间文化有限公司,帮客户将创意变成实物。
    “创新工场”建立两年,机械学院的学生就获得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励200多项。各学院纷纷仿效,先后建成18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武汉科大先后开设了19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选修课,增设创新创业必修学分,还专款资助和奖励学生创新创业。比如,在校生申请专利,不仅有学分,还奖励每项3000元。
    一批在校生带着专利,开始“试水”创业。机械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生李恒,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研发“高空喷淋降尘系统”,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公司。
    喷淋用水如何过滤?水质检测数据多少达标?李恒在把专利变成产品的过程中一度遇到种种难题。
    武科大资源与环境专业教授向晓东得知后,亲自指导他破解了技术难题,还提供产品认证方面的各种检测数据。
    攻克了10多个关键技术后,李恒终于研制出了“治霾神器”。推广产品又遇到难题,他两个月跑了20多家建筑工地,磨坏了几双鞋子,就是打不进市场。在他就要放弃时,学校党委书记孔建益亲自推荐,把他的喷淋系统安装在校园的施工工地上。
    母校的示范效应带来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李恒的产品逐渐进入武汉市的工地。创业4年来,他研发的“治霾神器”服务了全国10多个省市500多个工地。
    从创新到创业,看似“一步之遥”,实则相隔“千山万水”。产品、场地、资金、市场……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武汉科大积极为创业大学生排忧解难,想方设法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创业初期异常艰难,晚上熬夜赶策划案、拟合同,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大二创业的刘恒,经常在课堂上头一耷拉,睡着了。
    “那段时间全想着生意上的事,学习很快就赶不上了。”创业处于上升期的刘恒权衡再三决定休学。学校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办理了相关手续。刘恒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中。
    休学一年,公司走上正轨,刘恒申请复学,“能从土木工程专业,转到工商管理专业吗?工管专业对自己创业有帮助,希望降一年级系统地学习。”
    武汉科大尚无降级跨学院转专业的先例。副校长吴怀宇指示:“为创业学生开通一切可能的绿色通道。”
    复学后的刘恒如鱼得水,在管理学院老师们的指导下,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创建了一家公司,成立半年就市值达2000万元,他现在经营着5家公司。
    为了帮助在校生孵化创业公司,武汉科大克服场地、资金不足等困难,2014年划拨专款建设300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负责创业工作的张会利老师介绍,基地被评为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特区”,“目前在校生创业团队有200多个,去年营业额达1400万元。”
    校友们的创业经历和创业精神不断激励着武汉科大学子。解砾是武汉科大2011届本科毕业生,在校读研究生时创业,仅一年营业额就超过3000万元。红桃K集团投资了1200万元联合他创立大学生创新型企业。他在电子商务领域快速崛起。
    “学校和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解砾主动“反哺”师弟师妹,2010年启动“大学生创业实习扶持计划”,无偿为武汉科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培训,并资助50万元给创业大学生。
    付文杰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大二时,他聆听了解砾的创业经历后,坚定了“自己也可以创业”的想法。在成立公司时,得到了解砾的现金注资、垫款垫货、经营指导。
    如今的付文杰拥有5家公司,员工300多人,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餐饮、酒店、旅游文化等,入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十佳之星。
    当公司走入正轨后,付文杰像解砾一样,经常回母校做创业报告,还扶持数十名学弟学妹走上了创业之路。
    一批批学子勇当时代的弄潮儿,主动无私地传帮带。解砾说:“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校‘武汉科大’,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头衔‘学长’,我们有共同的事业‘创业’。”
标签:武汉科技大学 付文杰 创业 刘恒 2018年04月17日 02:5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