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100多人的创业梦,确实有压力,但这也是动力。”在“无树时光”餐厅二楼,王旭明一边与媒体人搭讪,一边招呼来往的客人。
教育资讯获悉,近来,王旭明和他的“无树时光”餐厅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这家餐厅由王旭明与同届两名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发起,联合105名在校大学生众筹45万元,共同选址、设计、装修和管理。类似于“众筹”模式的创业之举,并不乏先例。媒体注意到,全国范围内,曾经在2012—2013年众筹这一模式形成之时,各地涌现出一批咖啡馆,但至今仍在经营的寥寥无几。
作为一家以在读大学生作为众筹创业主体的餐厅,“无树时光”能否打破开业即歇业这一“魔咒”,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外人充满期待。
创业初衷:只为降低风险
今年26岁的王旭明原求学于长沙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去年9月毕业后,他与同专业的王晨辉、曾琦商议一起创业开设餐厅。“其实我们三个人便可把餐厅开起来,但众筹的模式吸引了我们。”
在此之前,王旭明在一家酒水公司做过销售主管,每月下来,除去五险一金等,能拿到5000元左右。“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王旭明说。
王旭明的另两位搭档王晨辉和曾琦,在大学期间已“试水”创业。大三时,王晨辉与社会人士合伙,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曾琦则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微创业。遗憾的是,他们的创业最终未获成功。王旭明分析,失败的大致原因相近,主要是资金不足,经验不够,人脉资源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等等。
事实上,这是大学生创业遭遇的通病。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服务与指导中心主任杨晨说,她们曾对该校学生做过一次专项创业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想法,但都困惑于“三缺”:缺钱、缺人、缺经验。
对于刚走出校门不久的他们而言,王旭明希望找到一种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更能锻炼人的一种创业模式。在王旭明看来,众筹创业与普通创业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风险,可以抱团出击,优势互补,“众筹不但筹来了智慧,还筹来了人脉,又筹来了生意。”为了使想法变成现实,王旭明同王晨辉和曾琦一起,不断地散发众筹宣传单,并在学校食堂的电子屏上打出广告。
按照最初的设想,王旭明预期筹资60万,寻找200名大学生一起加入。“没有想到的是,只用了2个多月时间,便筹集了45万元资金。”王旭明说,考虑到股份分成及效益,他们最终确定了总股东人数为108名。“期盼108名股东也能拥有梁山好汉般的勇气。”王旭明告诉媒体。
创业之变:从依赖父母到独挡一面
“以前遇事,总想着依赖父母,但现在一些小问题都得亲力亲为,硬着头皮也要顶上去。”说起创业的心路历程,曾琦颇有感慨。
据教育新闻网了解,作为众筹餐厅的三位主要发起人,王旭明、王晨辉、曾琦既是核心决策层,又是冲在第一线的具体执行者。“从餐厅选址、谈判到装修,再到招聘、采购、宣传,每个人头发都白了不少。”王旭明苦笑着说。
“最大的压力来自这些学弟学妹‘股东’们。”王旭明说,有一位大一的“股东”,将自己4年积攒下来的4000元压岁钱交给了餐厅。还有些学生“股东”把奖学金投了进来。王旭明说,这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必需成功,“我们不能灭了这些年轻学生股东们对创业的梦想。”
不过,出乎王旭明意料之外的是,尽管他们在众筹发动会上反复提醒投资具有风险,但这105名大学生股东均明确表示,投资并非单纯冲着盈利而来,更多是希望能积累经验,共同参与创业。
王旭明统计发现,这些股东中,42名是大一新生,占到总人数近4成,“说明一些大学新生创业意识非常超前”。尤值一提的是,王旭明赶上了“创业最好的时代”。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上,政府出台了多种优惠举措,学校也给予了各种支持。如税费的减免、创业基地的提供、贴息无息贷款以及免费的就业指导培训,等等。
此外,政府通过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松绑”创业资金。同时,简化办事流程,对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实行“三证合一”。
负责办理各类证照的曾琦深有体会,他说,他们的注册资金为60万元,全部为认缴。“各种证照手续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办齐”。
“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母校长沙理工大学给予了大量帮助。”王旭明说,目前,学校正在为他们协调一间办公用房。同时,学校还为他们联系学长和在校老师,免费为他们提供财务、管理、法律上的援助服务。
媒体在现场看到,“无树时光”餐厅300多平米,分为上下2层,一楼为卡座,二楼为包厢,可同时容纳118人就餐,整体风格时尚、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