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浙江流浪汉泡图书馆 借阅前自发洗手

按阅读目的,图书馆读者大致可分三类:求知的学生、充电的上班族、消遣者。不知何时,读者中又多了流浪拾荒者。教育资讯了解到,在被赞“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就有一群每晚闭馆才肯离场的流浪、拾荒者。拿起书,他们和其他读者一样安静阅读;放下书,他们依旧流浪。对他们来说,阅读既非…

按阅读目的,图书馆读者大致可分三类:求知的学生、充电的上班族、消遣者。不知何时,读者中又多了流浪拾荒者。教育资讯了解到,在被赞“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就有一群每晚闭馆才肯离场的流浪、拾荒者。


浙江流浪汉泡图书馆 借阅前自发洗手


拿起书,他们和其他读者一样安静阅读;放下书,他们依旧流浪。对他们来说,阅读既非单纯源于求知,也不等同于消遣。那些为数不多、可供他们日复一日沉浸其中的图书馆,成为他们了解世界和获取精神慰藉的唯一“窗口”。而杭州图书馆恰巧打开了这扇窗,“温暖”由此得名。

杭图:无权让任何读者离开

据相关教育新闻报道,每天上午8时,浙江杭州江干区解放东路58号J座杭州图书馆新馆楼下就站了不少人。晨练的市民发现,总有些人扛着脏兮兮的大麻袋,或拎一兜饮料瓶,衣衫褴褛。

副馆长梁亮对这一幕再熟悉不过:一些流浪、拾荒者正等着图书馆开门,“在旧馆就常看到很多流浪、拾荒者背着铺盖,把捡来的垃圾放在阅览室门口,再进去看书。”

其实杭图不仅允许流浪、拾荒者入馆,也允许他们携行李入内。而将杂物放于门外,则是自发行为。

除了能自由出入阅读外,流浪人员还可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看电视、电影、上网、听音乐、接开水,甚至用书桌下的电源充电。由于近90%的面积对读者开放,杭图新馆也是目前国内外开放比例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年接待读者300多万人次。

杭图一时被网友赞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各地图书馆纷纷前来学习。

杭图“走红”,梁亮深感意外。在她看来,杭图作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成员馆,理应秉承其对公共图书馆不分种族、年龄和人群的服务原则,“我们只是践行了一个公共图书馆应尽的理念。”

“流浪、乞讨者可能暂时居无定所,可能暂时窘迫,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他对文化的追求。”梁亮说,至于从何时起开始对流浪人员开放,她已回想不起。但确定的是,在她来杭图工作的28年里,杭图始终没有拒绝过流浪人员。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杭图搬入新址之前,因旧馆面积有限,读者彼此距离较近,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乞讨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

馆长褚树青为此劝导读者,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图书馆没有权利去让另一位读者离开,何况流浪、乞讨者并没有干扰他人。

杭图再未因允许流浪人员入内而遭遇其他问题。

“说我们‘最温暖’,其实是种鞭策。”梁亮表示,公众的认可,会让杭图推出更温暖的服务。如为老人提供眼镜,为借书多的读者提供小推车,为残疾人送书至社区,为盲人提供听电影等。

据了解,除杭图外,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图书馆也对流浪人员开放。

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

11月9日下午,76岁的章楷再次出现在杭图三楼专题文献区阅览室门口。他还是那副装扮:一根竹竿将两个口袋挑于肩后,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透过塑料袋,可以看见其中的塑料瓶和罐子。

章楷生于杭州乡下,曾任村干部和民办教师,现已退休多年。因早年离婚,儿女又在外地,目前在杭州独居,依靠退休金和拾荒为生。

他在书桌前卸下口袋,又让工作人员为他找来几本中外名著。虽然视力极差,但他还是把书凑到眼前看得津津有味。

一周前,他看的是马云传记和阿里巴巴管理理论。管理员张海清表示,章楷几乎每周都会来两三次,尤为喜欢看时政类书籍。

“他绝不是看热闹。因为楼下的报纸杂志已够多,没必要跑到三楼的文献区来。”张海清说。

尽管浑身污渍,但章楷手却很干净。他解释,尽管杭图没有规定拾荒者必须洗手,但每次看书前他都会将手洗净,“不要把书弄花了。”

自己查阅医书治疗伤腿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一天不看就受不了。”章楷说,自己每天都会到住所附近的图书馆、书店读报,周末再坐公交来杭图。这已成为他坚持十多年的习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杭州日报》和《钱江晚报》是他每天必读的报纸。

“我一身病痛又无人照顾,时常心情抑郁,要通过看书读报暂时忘记忧愁。一看到正能量的文章,就会高兴很久。”说到这里,章楷的声音有些发抖,“我们老了,大脑要萎缩了,要不断充电,不断得到精神支撑。”

撩起裤管,章楷露出左小腿一片长约10厘米的结痂。两个月前的一天夜里,心情郁闷的他去书店看书,跌倒在路边一块花岗岩上。因为天黑加之视力不好,剧痛过后,并未在意的他仍到书店看书。直到一位热心女子发现他满腿是血,才将其送入医院。

为节省药费,他又回到书店查阅医药书籍,购买绷带和消毒药品自我医治。好在如今伤势就要痊愈。

章楷虽然只能听清耳边的喊话,但长年阅读让他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现在正在开APEC会”、“现在反贪腐的力度很大,还有干部顶风作案”。

下午5点30分,专题文献区响起闭馆音乐。章楷像往常一样放下书,挑起口袋走出阅览室,在回家的路上继续拾荒。

边抄报边充电学习养殖

在杭图报纸杂志区,一位每天抄报的读者引起了管理员何建成的注意。

从一年前开始,这位读者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坐在阅览室里读报,并用圆珠笔将部分内容抄到自带的报纸上,有时还会边抄边笑。

他还会用阅览桌下的电源给一部老款旧手机充电,用饮料瓶接开水喝。每次进图书馆,他还会带上两个塑料袋,装着碗筷等杂物。直到晚8点50分阅览室闭馆,他才不紧不慢地折起抄好的报纸离开。

他是36岁的重庆籍拾荒者陈虎,一年前来到杭州打工,却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索性捡起了垃圾。

走出图书馆,他会去附近的荒地取出自己放在那里的行李——一张破席和一床已看不出底色的被褥。而后扛着行李前往杭州下车路一家24小时银行门口,与几位流浪者一同睡在路边台阶上。临睡前,他还会看几眼在图书馆充足电的手机。附近住户张先生介绍,去年冬天,曾看到陈虎睡在垃圾桶里。

“我想抄点东西带回家,以后搞养殖。”陈虎操着浓重的重庆话说,如果再找不到活,自己就要回老家了。

曾被批体味重怒目回应

报刊区管理员叶婷介绍,陈虎对国际、军情新闻情有独钟,《环球时报》是他每天必读的报纸。陈虎曾有段时间很喜欢坐在阅览室的沙发上看凤凰卫视。因笑声过大,被叶婷劝阻。陈虎当时虽并未理睬,但此后再无类似行为。

但他也会生气。有读者曾因其体味过大而当面责问,“干吗不穿干净一点?”陈虎则用一脸愤怒回应。

也有不少流浪拾荒者将杭图作为睡觉的场所。对这样的人,管理员会试图与之沟通。音像区管理员陈夏说,尽管管理员并不会歧视流浪者,但敏感是他们的共性。“有些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看不起他们。”

陈夏曾在开水间,碰见一名正用饭盒接开水的流浪读者。对方见她立马走出开水间,并尽力躲在角落,等没人了再去。他显然是怕旁人闻到饭的馊味。

音像区管理员涂玄靖说,曾有一名流浪者想坐在一位女孩对面,刚坐下女孩便走了,流浪者为此大发脾气。“如果有人会因流浪者的体味而表情诧异,他们立马就会感觉到。”

“他们都很敏感,他们也有自尊。”陈夏说。

白天看书写诗夜宿街头

除了陈虎,还有一位终日伏案写作的流浪者。

他是32岁的安徽太和人谢斌。在11月初的杭州,他仍穿一件短袖T恤,穿一双崭新的绿色解放胶鞋。单看外表,很难将他与流浪者联系起来。但靠近了,还是能够闻到一股汗酸味。

谢斌在图书馆不分日夜地写作,几乎两个星期,他就能写完三四个笔记本,一个装满本子的手提纸袋,被他随身携带。

文学似乎是他最大的梦:“试图从那古典文学的芳香中寻找灵感……寻找快乐也寻找失落。”、“把所有的心情郁闷化作诗歌出发,把世上美好的事物装入诗歌出发。”、“原来文学这条道,对谁都不是直的”。

谢斌给每段诗都编了号,至今已逾160首。在他的笔记本首页,记着一家诗刊的地址和邮编。他准备再写一些,就对外投稿。

来杭图以前,他去的最多的是书店。在他的印象中,图书馆是收费的。直到他听说杭图不仅允许流浪者入内,还有空调和桌子,他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家乡的图书馆还不如杭图的一个角落大”。

报纸杂志区的散文、小说、人民文学和各家刊物,他都有所涉猎。他最喜欢余秋雨的散文,“没什么政治成分,无拘无束”。

出身农村的他中专毕业,六年前进入浙江台州一家私人鞋厂做小工,月薪4000多元。但鞋厂每年只开工两三个月。他转到杭州务工,发过广告,传过菜。但他总不自觉将薪水和鞋厂相比,“干俩月还没鞋厂一月收入高,干脆不干了。”

等待鞋厂开工的日子里,他用写作打发时间。他每天一早会去趟劳务市场,如有日结薪酬的零工就干,没有则泡在图书馆写作,中午买几个包子、馒头充饥,夜晚睡在地下室或街头。走在路上,他会留意街边的垃圾桶,偶尔从中捡出小半袋零食。

谢斌算了算,半年共花了三四千元,按这样的开销,足以撑到鞋厂开工。

他写下这种畅快:“我不怕找不到工作,是怕找不到图书馆这么安静学习的地方……可以继续阅读,继续写作。”


(教育责编:宋萌 )
标签:教育资讯 教育新闻 流浪汉泡图书馆 拾荒者 2014年11月25日 09:0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