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面试指导:公务员面试答题禁忌

发布者:张乐       分享 评论 投稿
(一)学生腔太重,答题不切实际。 以下是考生在公务员面试中的一些回答,常见的问题是学生腔太重,不了解现实社会和机关工作流程,分析问题过于注重自我或过于理想化,答题不切实际。 1.“我们大学生有着很高的理论水平,所以(一般是自信我能干好这项工作)..” 当着考官的面说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有着…
(一)学生腔太重,答题不切实际。   以下是考生在公务员面试中的一些回答,常见的问题是学生腔太重,不了解现实社会和机关工作流程,分析问题过于注重自我或过于理想化,答题不切实际。   1.“我们大学生有着很高的理论水平,所以(一般是自信我能干好这项工作)..”   当着考官的面说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有着很高的理论水平是不合适的,在场的很多考官都是专家和领导,这么说有班门弄斧之嫌。事业单位考试http://www.chinagwyw.org/shanghai/zkgg/sydw/      2.“我反复劝说,相信领导一定会接受的。”“如果领导仍不接受,我会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直到他接受为止!”   回答面试问题不需要“上纲上线”,而面试题目当中并非发现领导有什么违法乱纪的行为,不要自己将问题复杂化,将自己的回答陷入自设的陷阱当中。   3.“处室的领导一定会配合好我的工作的!”   面试中考生的定位一定要准确,考生报考的是基层公务员,不是司局级领导,是科员配合好领导的工作,绝不是领导一定会配合好自己的工作,在答题的时要注意层级关系。   4.“我根据与会人员的现场反映,当场修正这个文件!”   很多考生是应届毕业生,不知公务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机关文件的修改、签发是有严格程序的,基层公务员没有权力当场改文件,这犯的是一个常识性错误。   (二)没有理解面试题意,答题偏题。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http://www.chinagwyw.org/jiangsu/gkzx/43170.html       例1:考官:你怎么看待社会上某一现象,如何解决?   考生:“如果是我,绝对不会出现这个情况,我绝对能做到..”   这是一道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面试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能否抓住关键,思路是否清晰,思维是否开阔,能否自圆其说。此题要分析此现象的成因,包括人的心态、社会环境、制度问题等,然后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表决心”。   例2:考官:你通过竞聘成为小张的直接领导,小张心中不服,常以各种理由请假,同事们议论纷纷,你该怎么办?   考生:“找小张谈话,我能成为小张的领导,说明我能力比他强,教育小张正确对待同事的升迁。让小张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严重错误,这种行为会危害党、危害国家和组织。”   这是道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组织中的权属关系,人际合作是否主动,沟通是否有效,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否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事业单位考试教材http://www.chinagwyw.org/zhejiang/zktz/7077.html      正确的回答应该是首先理解小张的心情,分析小张请假的原因,以同事、朋友的身份让小张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   (三)大而空的虚话、套话   1.“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贯要求和传统作风,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3.“作为一名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以上是在面试现场考生经常会说的空话和套话,很多考生只是用“为人民谋福利”等词语来泛泛而谈,很少涉及一些具体、实际、可操作性的内容,这样的回答得分都比较低。
更多阅读: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http://www.chinagwyw.org/shanghai/gkzx/45022.html

(教育责编:赵雅敏 )
2014年11月21日 11:36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