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毕业生吐槽就业形势严峻 好工作到底去哪儿了

660万、680万、699万、727万,从2011年到2014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焦头烂额。而奇怪的是,如今一些已经工作、甚至收入还不错的年轻人,也常常吐槽自己的职业。那么,好工作究竟都去哪儿了呢?还没就业的,焦虑未来选择什么行业中国教育新闻网了解到,今…

660万、680万、699万、727万,从2011年到2014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焦头烂额。而奇怪的是,如今一些已经工作、甚至收入还不错的年轻人,也常常吐槽自己的职业。那么,好工作究竟都去哪儿了呢?


毕业生吐槽就业形势严峻 好工作到底去哪儿了


还没就业的,焦虑未来选择什么行业

中国教育新闻网了解到,今年秋季一开学,即将硕士毕业的小魏就紧张地投入到了找工作的大军中。小魏就读于北京一所“985”高校,学的是某文科类专业,近几年就业形势很不理想。“当初为了读研能上一个好点的学校,就选择了现在这个专业。以前一直觉得学校的牌子够硬,学校这个专业在全国又排名前列,找份满意的工作应该不会太难。结果真到了毕业季,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小魏如实说道。

由于可供选择的岗位并不算多,小魏也和班里的多数同学一样,匆忙投入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当中。可2015年“国考”的报考职位一公布,小魏又一次犯了难。尽管今年的招考人数有2.2万,创下了历史新高,但符合小魏条件的岗位却少得可怜。小魏把自己在宿舍里关了整整一下午,挨个核对招考岗位的报名要求。因为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又不是党员,最后只找到4个岗位供自己选择。

由于“国考”形势严峻,小魏的很多同学选择了“战略性转移”,开始把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校园招聘当中。根据往年的经验,小魏学这个专业可以去一些传媒机构做文字工作。但提起这些工作,他又一次摇起了头,“我干不了这行”。原来小魏之前也在一家报社实习过近半年的时间,但那段经历却并不愉快。初入报社,就被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加之之前从没有过相关的从业经历,缺乏经验,刚一开始时经常犯错,有时稿件还要反复修改—媒体工作让小魏很吃力。

近些年来,国内高校文科类专业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却并没有明显增长,就业形势一直不乐观。像小魏这样所学的专业“通”而不“专”的毕业生,在社会化分工日益明确和细化的今天,不得不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时间马上就到11月底了,“国考”笔试的日期也越发迫在眉睫。但对于以后从事哪一类行业、明年毕业前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小魏依然感觉很迷茫,“还是先认真准备‘国考’,考完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好的选择吧,谁让咱学的专业没有优势,还赶上就业形势严峻呢。”

已经就业的,吐槽自己选错了职业

2014年高考结束时,一则媒体劝阻某省高考状元报考新闻专业的新闻蹿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业界良心”。一时间,“千万别报××专业”体红遍网络,人们纷纷吐槽自己选错了专业,入错了行。小高当时就是这些吐槽者之一。

小高4年前来到北京,在一家公司从事手机游戏开发工作。由于他在学校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最初就从程序员开始做起。刚一入职时,小高出于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加之对这个行业的喜爱,工作十分卖力,没过几个月就获得了加薪的机会,月薪超过了15000元。

但随着一步步的升职加薪,小高也越来越觉得这个行业给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由、激情。随着工作压力变得更大,加班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而近些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手机游戏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平均只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一款手机游戏就要更新一次。“每次游戏更新的时候,加班到晚上12点是常有的事。”小高略显无奈地说,“而现在手机游戏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加班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小高感到厌倦,最终在半年前选择了跳槽,不过这次跳槽不仅换了公司,还干脆换了行业。他跳槽到一家娱乐公司,做起了视频播放器的制作工作。进入新的行业后,小高发现空闲的时间明显多了起来,加班也不再像原来那样频繁,只是薪水比原来少了近40%。谈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小高也显得有些迷茫:“其实我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一直从事现在这个行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每个行业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也都有让人排斥的地方。”

一些人像小高这样因工作的现实与生活理想的差距而吐槽,而另一些人则为所从事行业的前景而忧虑。不久前,一份名为《飞速进入2030年:未来的工作和工作场所》的报告在网上广为传播,报告称,客户服务、加工及中层管理等12种职业将于未来10至15年内消失。

随着移动互联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浪潮的冲击,如今行业兴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不少传统行业在衰亡的阴影下苦苦支撑,它们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稳定性与职业安全感与以往相比大打折扣,这也让一些刚入行而又无经验的年轻人感到忧心忡忡。

缓解就业焦虑,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儿

没就业的为找不到满意工作而焦头烂额,找到工作的却又吐槽自己的职业不遂心愿。那么,好工作到底都去哪儿了?

专家表示,出现如此种种的焦躁心态,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年轻人自身的原因。

从大环境上说,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进入高峰期,应届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不完善等因素也加剧了这种就业矛盾。

相关教育新闻网据今年7月份教育部公布的“近两年(2012、2013年)全国和各省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15个低就业率专业榜上有名,其中既有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等这两年新兴的专业,也有像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几年前被炒得火热的专业,还有广告电视编导、播音主持、电子商务等 看似高大上的专业。

而这些专业的低就业率,不少是由于各大院校在短时间内一拥而上重复设置造成。以动画专业和物联网专业为例,动画专业在1999年只有2所院校开设,而2008年则达到了1230多所本专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更是在2010年到2012年两年间实现了从0所到110所院校开设的爆发式增长。

从年轻人自身来说,据不少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们对工作环境、氛围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看重收入、发展前景,而且更在意工作是否好玩、能不能表现自我,因而跳槽频繁,职业忠诚度不高。

社会在发展,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年轻人是对社会变化最敏感的一群人,他们所忧虑和吐槽的问题,是社会、学校和就业者本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缓解就业焦虑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今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已经透露,将对7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避免学科的盲目设点、重复设置,这或将迎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革命性调整,对青年学生来说可谓是利好消息。而对于年轻人自身来说,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摆正就业心态,也许比抱怨和吐槽更重要。毕竟,所谓赚钱又多、事情又少、离家又近的工作不是没有,而是实在太难找了。


(教育责编:宋萌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