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忘课本不忘手机?手机该不该退出大学课堂

今年秋季学期,广西师范学院学生会在校内发起了“无手机课堂”倡议活动,21个试点班的学生率先响应,上课不带手机或课前主动上交手机。目前,这一倡议已经得到广西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手机,该退出大学课堂了!”不少师生呼吁。“可以忘带课本,不能忘带手机”相关媒体人日前来到广西某大学教学区…

今年秋季学期,广西师范学院学生会在校内发起了“无手机课堂”倡议活动,21个试点班的学生率先响应,上课不带手机或课前主动上交手机。目前,这一倡议已经得到广西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手机,该退出大学课堂了!”不少师生呼吁。


忘课本不忘手机?手机该不该退出大学课堂


“可以忘带课本,不能忘带手机”

相关媒体人日前来到广西某大学教学区,随机调查时发现,要将倡议落到实处并非易事。

上课铃响了,1楼的7间教室内都有学生在上课。每个班至少有1/5的学生在低头摆弄手机。教室的后面几排,俨然成了“重灾区”,大部分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在3至5分钟,时间间隔为10分钟左右。

有人将手机放在抽屉里,或是用书本掩住,若有人路过或老师接近,“手机控”立马把手机藏起来。而在大班教学课堂上,就会更加“明目张胆”,一些学生甚至将平板电脑立在前排靠椅的椅背上,戴上耳机,看着电影、听着音乐,不亦乐乎。

教育新闻网了解到:一份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10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会曾发起过一场“暂别手机24小时”的体验活动,30人报名参加,30分钟后,14人中途“退场”;3小时后,活动因体验者“全军覆没”而提前结束。“上课可以忘带课本,却不能忘带手机。”在大学生中,这样的“课堂手机观”深入人心。

大学生们畅游于QQ空间、微博、朋友圈之间,反而把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当作了对自己的“打扰”,这影响了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某高校一学生在任课教师将其手机没收后,愤然站起抗议:“老师,你凭什么不让我玩手机,听不听课是我的自由!”

缘何“欲罢不能”

学习的课堂变成了手机娱乐的场所,玩手机代替了做笔记,大好的青春“献给了手机”。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许多大学生都表示,深受手机祸害,耽误了学业,“毕业时很后悔”。有人开玩笑说:“大学生的成绩跟他们上课时耗掉的流量成反比。”

“在教室里,我才写了一分钟作业,手机就吃醋不乐意了,得哄她一个小时!”浙江某大学一研究生在一次“失败”的自习后,自我调侃说。

“离开手机,就像少了什么一样,心里没了着落,缺乏安全感”“姐天天睡觉看手机,起床看手机,吃饭看手机,上厕所看手机,散步看手机,玩电脑还在看手机……”。这种“对手机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被心理专家诊断为“手机依赖症”。

“课堂太乏味,手机来提神。”一些大学生时常以此来为自己辩解。大学生小雨说,一些课程内容很无聊,老师的讲授很枯燥,只能通过玩手机来消磨时间,如果不带手机进课堂,学生上课时会“睡倒一大片”。

玉林师范学院曾凡贞老师说,他在上课时发现有学生玩手机,通常只是提醒学生应尊重老师的劳动。而这种不痛不痒的提醒,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手机对课堂的“入侵”,“看来,光靠道德自律和一次又一次的‘温情提示’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制度约束。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当中,并没有针对课堂上手机使用的内容”。

“抬起头来,回归课堂”

相关教育新闻了解到,面对手机对大学课堂的“入侵”,国内很多高校已经有了行动:中南大学软件学院规定大一新生上课之前交出手机;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购置手机屏蔽器屏蔽信号;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实行“连坐法”,要求老师必须对上课玩手机学生进行管理,如果玩手机人数过多,将按教学事故进行处罚……

“抬起头来,回归课堂。”广西已有16所高校加入“无手机课堂”活动。当地媒体也已经向区内其他高校发出了《无手机活动倡议书》,倡议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希望同学们课前能将手机主动上交。为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专门准备了分隔防潮收纳袋,并对每位同学的手机型号、颜色等详细登记。广西财经学院推出的“文明修身”活动,提出了大学生应改正的50种不文明行为,其中不少便与玩手机相关。

老师们也在“下力气备课,和手机抢人气”。邓晓梅是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同学们说,上她的课很少玩手机,因为老师讲课很有意思。邓晓梅则说,每次看到学生玩手机,自己都会反省“是不是我的课堂设置得不好”。从2007年教学至今,她的课件一直在更新,从没“炒过冷饭”。

“我们老师有无数个点子和话题,一会儿让你谈明星出轨、一会儿让你谈‘真命天子’,跟不上她的节奏可是要被扣平时分数的。有时我刚想摸下手机,就被她点名叫起来了。”大学生小柯说。对于这种教学方法,不少老师表示赞同:老师在课堂上应增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忙起来,自然而然地忘掉手机这回事。

然而,要从根本上遏制手机对大学课堂的“入侵”,仅靠学生自律、个别任课教师的管控是不够的。有专家建议,必须通过有策略的引导,全面提升大学生素养。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和专业,将包括手机使用在内的素养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开设公共必修课,通过课堂主渠道加以呈现,教育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教育责编:宋萌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