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这是吉林大学广播站贴出的迎新标语。今年的大学迎新,各大高校都挂出给力的标语,励志版的有“天行健,学长以实力打倒高富帅;地 势坤,学姐凭智慧战胜白富美”。鸡汤版的有“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 奋斗拼搏”。当然也不乏“学妹,快到我们碗里来!”这样简单直接版。
每到大学开学季,迎新标语就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迎新标语不仅能够表达学校师生对新生的欢迎情愫,让新生产生对大学的亲切感、归属感,降低新生来到陌生新环 境的焦虑,更是学校以及各社团的自我宣示。通过标语让新生与随行家长体会到校园文化,通过传递正能量使新生产生对大学的认同,并早日融入大学,也让家长能 够放心地把孩子交到学校。
在以往,迎新标语略显乏味,形式主义严重,很难想象“热烈欢迎某某级新同学”这类标语能够实现标语应有的定位。而近年来,随着整个校园文化开放、自由氛围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创新标语进入人们视野。其中大多数值得称赞,但也有一些饱受争议。
要衡量一个标语是否合格,我们须回到大学的本位进行评价。大学需要向学生传递的是自由、平等、创新、自强理念。大学需要培养既会独立思考,又有包容情怀;既尊重自身权利,又尊重他人感受的公民。如果一条标语与此理念相左,那就并不值得推崇。
若以这个标准,现有的一些标语就显得着实不妥。如“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学妹,快到我们碗里来!”等。这些标语看似新颖,甚至还符合网络“好段子”的要求,但不得不说,并没有充分尊重到各方观感。
从旁观公众的视角看来,这些标语略显暧昧、庸俗;从学校师生看来,这似乎只是“师兄们”一厢情愿的搞恶,并没有较好地代表学校整体的欢迎之情;而新生本是从 较为压抑的高三生活解脱出来,突然看到如此直接的暧昧信息,难免不太适应,更可能让男生有着没有受到同样程度欢迎的不平等感;当家长们看到如此“不靠谱” 的标语,势必对学校的校风产生质疑,自然要怀疑孩子在这所学校能否安心求学。
可见,创新精神诚然可贵,但是正如所有事物都须有度,过犹不及。迎新标语这个新生的第一课,不妨从传达校园文化、尊重各方感受、营造正面效应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