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的暑假总该“走出去”长长见识。对于暑期旅游,不少家长都有着这样的共识。因此,每到暑假,五花八门的“暑期旅游”项目便一直占据着各大话题的“头条”。国际国内新闻,不论是狠狠“砸钱”出国长见识的“修学游”,还是在家乡周边转悠的“自助游”,琳琅满目的旅游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们挑花了眼。孩子最渴望的“暑期游”是什么样的?怎样的“暑期游”才是高性价比的旅游方式?一起聊聊暑期游的话题。
A“拉练”10天后宝贝晒成了“煤球”
主角:昊昊旅游方式:童子军夏令营
“宝贝从上海回来,对我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再也不想去上海了。”在火车站接到儿子的时候,昊昊已经黑的快让妈妈认不出来了。昊昊妈是南京一家大型医院的医生,忙碌的工作让她自顾不暇,所以儿子的这个暑假只能让他自己过。“我和他爸爸的工作都比较忙,眼看着孩子的快放暑假,就合计着找个能耗时间的‘夏令营’给他呆着去。
尽管童子军夏令营的收费不菲,但昊昊妈还是狠心的掏出了这笔报名费,将儿子一个人送上了开往上海的高铁。昊昊虽然不情愿,但拗不过妈妈的意思,还是红着眼眶一个人上了车。“夏令营规定家长只能在规定时间里打电话,我工作也忙,中途就打过一次电话,儿子在电话那头有些哽咽,小声的冒了一句‘老妈我想你了’,我在电话这头都差点哭出来。这7000块钱花的真值。”
直到昊昊回家后,昊昊妈才知道儿子在上海遭受的是怎样的“高强度训练”,“每天要顶着太阳拉练8公里,吃饭完全是集体行动,睡觉也是‘大通铺’,只要有一个孩子说梦话,几乎所有人都能听到。”昊昊的睡眠一直都不算太深,白天的拉练加上晚上的浅睡眠让他在10天里瘦了4斤多。“但我发现,儿子回来之后连眼神都改变了,多了一些坚强和自立的‘元素’。”昊昊妈敏感的发现了儿子的变化,“娇生惯养的小男孩儿真正开始朝‘男子汉’的方向在转变,这就是他这个暑假最大的收获。”
B去哪里玩儿完全“孩子说了算”
主角:胡心悦豆豆旅游方式:家庭自助游
比起昊昊的“被夏令营”,力学小学三(6)班的女生胡心悦就幸福得多,每年暑假能去哪里玩,完全是胡心悦自己“说了算”。从幼儿园开始,胡心悦就跟着爸爸妈妈去过青海湖、厦门等地方,前年开始,已经是小学生的胡心悦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于是开始给爸爸妈妈“下单”,“前年去的是香港,去年去的是北京,今年孩子说,想去看看海边的风景,于是我们决定去广州和三亚。”开明的胡爸爸不仅接受了女儿的建议,还让女儿参与到了家庭旅游的规划中,行程、旅游景点和住宿,胡心悦都在以“家庭小成员”的身份出谋划策。
“今年的三亚行还没有出发呢,但肯定会收获满满。”对于即将到来的暑假游,胡心悦十分期待,表示要将旅游见闻写下来,作为自己的暑期最深记忆。
同样掌握了暑期旅游“话语权”的还有北京东路小学三年级的男生豆豆。暑假刚开始没多久,豆豆主动告诉爸爸妈妈,暑期旅游想去广州。“在我家已经形成惯例了,每年暑假都会带着孩子出去走走,趁着孩子功课不紧张的时候给他多长长见识。”豆豆妈告诉记者,广州之行完全是家长跟着孩子在“旅游”。被问及旅游后是否有“附加作业”的问题时,豆豆妈不假思索的进行了否定,“我们小时候就是被家长‘骗’大的,每次出去玩回到家,总被要求写作文,感觉像是为了写作文而出去玩似的。所以我绝不会让儿子也被‘骗’,硬性要求他写多少篇游记。孩子如果有了真情实感,他会主动写到自己的假期作文里的。”
C第一次和妈妈提出要“单飞”
主角:远远(化名)旅游方式:修学游
这个暑假,南京某初中一年级的女生远远的变化让妈妈有些吃惊。“孩子主动和我提出,想要自己和同学去美国修学游,问我能不能成为她的‘经济后盾’。”远远妈吃惊的地方在于,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年暑假,一家三口外出旅游都是“固定节目”,从没有过变化。想不到女儿一上初一,立马像变了个人。
远远告诉,自己独立出去玩的想法其实很早就有了。“和妈妈一起旅游,妈妈都会很啰嗦管这管那,不能多吃冷饮,不能自己去海边,什么都管,很烦的。”在中学接受了一年的“独立主意”教育后,远远下定了决定,要脱离父母“单飞”。“我和同学看到了一个到美国修学游的报名广告,20多天的修学游,哈佛等著名高校、美术馆博物馆都在修学游的行程安排之内,我觉得挺好的,就是价格太高了,要将近4万元。”鼓足勇气的远远向妈妈开了口,希望妈妈能接受自己和同学一起去“修学游”的想法。
“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旅游的重点永远都不是看风景,妈妈一直喜欢拍照片,风景区大门口肯定要拍一张,景区里有人物铜像的地方拍一张,甚至是一块石头一棵树,妈妈都恨不得让我过去和它们合个影。”远远不爱拍照,更希望能仔细的看看旅游途中的人文风景,但远远妈却觉得,“到此一游”了拍张照片没啥不好,“回家了之后,这些照片就是旅游的回忆啊,可以一直拿出来翻看的。”这次去美国的修学游,远远妈也思想斗争了好一阵子。“孩子是不是开始嫌弃我们了?我们也委屈,当父母的替孩子多想着一点,有什么不对?初一的孩子还是太小,社会经验少啊!”远远提出的修学游要求让妈妈有些纠结,“花钱长见识没什么不对,我不会计较去美国的花费多少,但孩子必须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愿意成为女儿的经济后盾,让她参与修学游的旅行。”
麻辣观点
学生暑期游究竟该怎么“玩”
上个星期,昆山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到苏北“吃苦”的新闻成为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很多读者对这位妈妈的做法表示欣赏和理解,但也有孩子直截了当的表示“想不通”:放松的假期为什么还要变成“苦行僧”?暑期游应该是“旅游至上”还是“享受第一”?来听听大家的观点:
许妈妈:一说到要出去旅游,孩子问我的第一句话不是“去哪儿”,而是“这次住几星”?可能是受到我们的影响吧,孩子对出去旅游的酒店特别关注,住的星级越高,她就越开心。至于去哪里玩,她并没有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暑假,就是带着孩子出去放松呗,住的好一点,吃吃喝喝的也放心。我还问过身边的同事,现在很多孩子都很关注酒店的住宿条件的。
胡心悦爸爸:住宿条件我们家女儿倒并不挑,我们之前出去玩的时候,由于行程安排的原因,并不是每次都能住星级酒店的。快捷酒店等我们都住过。女儿更关注的是旅游的地点以及行程的安排,让我们感觉她真的像个懂事的小大人一样。
胡舒仪同学:修学游其实是一种不错的“看世界”的方式,去年暑假,我就和同学一道参加了一个修学游的旅行团,到美国看了很多国内无法体验到的风景和名胜古迹。团里的同学很多,大家一起相互照应,既保证了旅行的安全,又能体验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异国经历。我们初中生的暑假就应该这样过呐。
昊昊同学:这个暑假,第一次离开妈妈独立10天,我真的好想妈妈。平时觉得妈妈唠叨,但现在再想想,妈妈的所有唠叨都是为了我好。只是,我更想自己安排我的暑假,去哪里玩,去哪里上课,我都想自己做主。我能照顾好自己的,妈妈有大手术需要加班的时候,我已经能一个人做饭了。我并不怕吃苦,就怕在妈妈面前永远都是被安排的“乖宝宝”。
婷婷老师:我作为老师带孩子去美国修学游,我觉得孩子们不仅要开拓视野,也要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学到东西。说一个小细节,我去参加一个美国家庭的Party,主人支了一口大锅,油炸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很美味。三岁的小儿子吃完了父亲递给他的一小块食物后表示还想吃,但是这位父亲对孩子说,你应该等所有的人吃完一轮,如果还有的话,再考虑是否能再吃第二块。孩子也非常听话,一直等所有的人都吃过。其实当时没有什么人排队,而吃的就近在咫尺,那一刻我觉得中国的父母和孩子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专家建议
不妨把暑期游当作“社会实践”
关注最新国内新闻,“修学游”“自助游”“童子军夏令营”……形形色色的旅行方式,价格不等的出游花费,哪些才是高性价比的“暑期游”呢?南京市教研室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表示,暑期旅游应该坚持节约的原则,奔着学习和体验的目的来“看世界”,过度强调豪华的住宿条件等,对于旅游的“性价比”增长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刘永和说,暑期旅游需要兼顾“寓教于乐”的特点,“家长们需要明确暑期出行的目的,这是孩子的一次别样的‘社会实践’,如果过度的重视住宿休闲,会偏离了出行的目的和方向。”家长在和孩子策划暑期出行时,需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在经济条件能够支持的情况下,提前预估一下旅游的收获,出行之前就应该考虑一下旅游的“性价比”问题。
“暑期出行只要稍加引导,孩子的观察力会上升一个台阶,还会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刘永和建议,暑期家长和孩子一同出行的“亲子游”方式值得提倡,“让孩子们走出去接触社会,对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也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