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厦大博导轰动的诱奸门怎变成罗生门

近日,网友等举报厦大博导吴春明诱奸女学生的事件仍在发酵,引起社会各界热议。最新的消息是,厦大吴春明没承认诱奸一事,并且得到厦大122名历史系学生支持吴春明没诱奸联名信。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厦大调查组21日表示,已通过多种途径联系当事人“汀洋”,但目前调查组并未收到“汀洋”提供的证据。后…

近日,网友等举报厦大博导吴春明诱奸女学生的事件仍在发酵,引起社会各界热议。最新的消息是,厦大吴春明没承认诱奸一事,并且得到厦大122名历史系学生支持吴春明没诱奸联名信。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厦大调查组21日表示,已通过多种途径联系当事人“汀洋”,但目前调查组并未收到“汀洋”提供的证据。后来调查组打电话给“汀洋”,“汀洋”未接电话。声援“汀洋”的网友“青春大篷车”也一直无法联系上。

关注国际国内新闻,这起“诱奸门”看来要变成“罗生门”。其间,学校、院系、举报学生、吴春明所带研究生都对此有表态,可是,却不见调查的进展,事态正走向无聊的“口水仗”。这当然不是公众期待的结果,但在目前高校管理制度之下,却具有某种必然性,甚至可以说,厦大的“诱奸门”,具有高校类似问题的典型特征:举报者通过舆论向校方施压、学校被动启动调查、被举报方再利用舆论反击、真相被淹没在“口水”中、调查不了了之。

根源在于,大学缺乏以教育、学术为本的现代治理制度,对教育问题、学术问题,没有正常启动调查、处理的机制,因此,举报者要靠制造舆论施压,被举报者要靠舆论维护自己的名声。如此“舆论来、舆论去”,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举报者的权益未得到维护,被举报者的“清白”难以自证,学校的声誉也受到伤害,可高校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像厦大“诱奸门”,如果在举报人提出举报时,学校相关机构就介入调查,并结合举报事件的性质,建议举报人报警,由司法机关调查被举报导师是否存在猥亵性侵等行为,那么,这一事件不会闹到社交媒体上,再进一步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在“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下,给被举报人贴上某种标签。

关注最新国内新闻,在这种情况下,被举报人一旦被举报,就有可能一直背负着“嫌疑人”的身份,为此,不少高校(教师)斥责举报者“神经有问题”,是“危险人士”。还有的被举报人自己也利用舆论进行反击,于是演绎出一场“口水大战”,随带还会引来各路人士“参战”。也有被举报人对举报人破口大骂,并拳头相向,可谓斯文扫地。

近年来,有多起学术不端事件,都沿着上述路径发展,先是举报人向被举报人所在高校举报未获回应,接着举报人利用微博、博客等平台发布质疑引起舆论关注,在舆论关注之下,所在高校要么坚持不回应要么只做要对此调查的表态,被举报人开始反击,“动机论”、“阴谋论”在舆论战中甚嚣尘上。

其实,问题并不在举报人,也不在被举报人,而在没有正常的调查机制,如果有正常的调查机制,举报人和被举报人是平等的,调查会根据事实,维护双方的权利——如果举报人举报的事实存在,被举报人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行政、学术方面的处理,而如果举报人举报的事实不存在,调查也就还被举报人清白,另外,被举报人还可起诉举报人侵犯名誉。

大学缺乏正常的调查机制,与目前实行行政治校有关,不管是行政问题,还是教育问题、学术问题,是否启动调查,都由行政说了算,而行政领导出于政绩考量,通常会把有关教育问题、学术问题的举报视为学校的丑闻,加以掩盖,总是不愿意直面。这种回避的态度,非但与高校追求真理的形象不符,也败坏高校的风气——不启动调查,或者调查不严肃,会让个别人以虚假举报为手段攻击他人,也会让有的行为不端者被纵容。这样的校园,毋庸讳言,就是乌烟瘴气。正常的教育、学术不端质疑、调查,演变为比谁的声音大、路子粗,而不是讲事实,讲规则。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石。学校内部的管理,也有“司法”部分,对于行政、教育、学术问题,应该行政的归行政、教育的归教育、学术的归学术,建立相应的机构,独立运行实施相应的管理职责,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校园秩序、教育秩序和学术秩序,也才会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或许行政力量可用现在的行政治校模式,实现自身的行政权,可这种模式,正从根本上伤害学校的肌体,那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行政权究竟是为何所用?约束行政权力、不再行政治校,建立现代治理结构,这是大学重塑形象必然的选择。



(教育责编:张露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