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张鸣:现在的大学 基本上就是职业技术学校

曾写出《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是个另类。他在大学体系里浸淫多年,却屡屡放话,直斥当前大学教育的弊端,比如那句很出名的“现在办大学,就像圈地养猪”。近日,他又推出新书《跟着张鸣上大学》,试图给大学生和即将上大学的人一点建设性的建议。这本书的主题区别于…

曾写出《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是个另类。他在大学体系里浸淫多年,却屡屡放话,直斥当前大学教育的弊端,比如那句很出名的“现在办大学,就像圈地养猪”。近日,他又推出新书《跟着张鸣上大学》,试图给大学生和即将上大学的人一点建设性的建议。




这本书的主题区别于张鸣以往的学术专著或历史随笔,但风格依然犀利。比如在微博上疯转的一段话:“到了大学,先学会读书,多面开花,逮到什么读什么,多进图书馆,少进课堂,老师实在要点名,也带了书到课堂去,他讲他的,你读你的就是。”在张鸣看来,当下的大学教育,老师也该反省。

教育新闻网看来,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张鸣并没有一味批判当前大学的弊病,他在书中同样给出了很多方法论的东西。比如他提到,“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难道要等教育制度都改好了才开始成长吗?归根结底,人的根本素质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批判一个制度的人,应该具备更强的能力应付这种制度的弊端,而不是面对这样的制度完全无助、放弃努力。”所以,如果你或你周围有正在或即将念大学的人,不妨阅读此书,应该能带来思考。

很多时候,与其听老师胡说,不如看本小说

问:您之前的著作多是跟历史文化随笔有关,这本书算是蛮特别的,促使您动笔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

张鸣:主要是由于职业的缘故,有话要说。此前也陆陆续续地说过一些,但批评的意味比较浓。后来,一个朋友儿子上大学,找我去给他儿子讲一讲怎么上大学,我讲了之后,他觉得特别好,一个劲儿撺掇我将它写出来,给大学生和即将上大学的人一点建设性的建议。于是,我就写了。

问:这本书写了多久?写作过程是怎样的?

张鸣:一年左右。大多都是我从教多年的体会,想好了倒出来就是。因为其间还有其他写作的活儿,穿插在一起做的。

问:您在书中开篇第一章就说要多读书。很多过来人都会跟大学生说,要多读书,但好像现实状况堪忧。您觉得大学生通过读书最终应该学会什么?

张鸣:不错。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其实就教会了人们怎么考试。至于读书,连门都没有摸到。看到好些在网上混的人,缺乏对文字的起码理解力,一问,他们居然也是大学毕业。其实,学会读书,就是争取过一种比较丰满的人生,不要想半文盲一样干瘪。当然,真的会读书的人,距离学会做事,也就不远了。

问:“先学会读书,多面开花,逮到什么读什么,多进图书馆,少进课堂,老师实在要点名,也带了书到课堂去,他讲他的,你读你的就是。”——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了很多,作为大学老师,您这样说好像会让那些老师课堂很尴尬。

张鸣:如果一个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一些什么,那就活该被学生这样对待。在很多时候,与其听老师胡说,不如看本小说。我们的教育,老师也该反省。

问:这本书的宣传语上写,“《跟着张鸣上大学》,毕业就有好工作”,这句话会不会有功利讨好市场之嫌?还有,现在刚好也是毕业季,有一批大学生出校门,对于这批学生,您觉得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张鸣:真的有这样的广告词吗?不好。我要劝他们改掉。什么叫做好工作,见仁见智,说不好。但总得合适你才行。我个人认为,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如果我选学校,首先考虑大学的图书馆状况

问:您在书中尤其提到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过的,学生在大学应该学4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to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to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totogether;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tobe——您推崇这种理念的原因是什么?现在的大学教育缺失了哪些?

张鸣:现在的大学,基本上就是职业技术学校。但很多专业,又没有起码的手艺,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等等。即使有手艺的专业,其实教师们也不懂怎么做,不过照本宣科。所以,现在的大学,是一种失去根本的教育。学校已经忘记了,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不是给他们一门技术。

问: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您是否对那些高考生有何建议?貌似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适合或者喜欢什么,往往专业和学校都是听家长的,结果去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张鸣:其实,现在考生选择大学和专业,都是家长听中学老师的,考生听家长的。有关的NGO应该举办一些相关的讲座,全面准确地介绍大学和专业状况。但我要提醒的是,如果是我来选择,我首先考虑的是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状况,其次看大学的师资,有没有几个真正做学问的老师。

问:您提到大学教育要教学生像野狗,会自己生存,在这个过程中,用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具有责任心——但事实上,很多学校的大学老师跟学生关系并不密切。应该说是老师和学生都有问题?

张鸣:现在大学,师生之间就像陌客。老师教完走人,学生自己玩自己的。很多大学城,里面根本没有老师。我曾经说过,现在办大学,就像圈地养猪。

问:您在这本书里很批判,说的是教学生如何度过大学时光,但其中看到更多对高校教育的批判。但您自己其实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好像您并不担心得罪人。

张鸣:现在人称我是公共知识分子,其实,我原本是想做书斋学者的。但大学的现状,让我不能不说话,不说话,良心过不去。我的批评,最早就是冲着大学去的。走到今天,怕不怕的,已经无所谓了,反正就得说,不说,良心过不去。现在,我在大学很边缘,但学校要开除我,也有难度。

大学里只看见官,没有别的了

问:大学教育的行政化话题并不新鲜,不过我好奇的是,大学教育跟市场的关系,有的人会觉得学问跟市场太密切太像学术明星不太好,您怎么看?

教育资讯张鸣:别的教授跟市场关系如何我不知道,但我的确跟媒体关系密切,书在市场上也能卖。我觉得,一个教授如果跟行政权力过于密切,资源都从权力哪儿来,还不如走市场。走市场,至少得有点本事。当然,有些人走市场,根本没有学术。但我自以为我还是做学问的,我的专论和随笔,都是读了很多书才写出来的。一些所谓通俗史学的讲者,胡编,或者让别人胡编自己讲。我跟他们不是一类。

问:从您念大学,到后来在大学执教多年,您觉得现在的大学氛围跟以前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张鸣: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比较自由。思想特别活跃。虽说整体知识水平不高,但人们在很真诚地讨论问题,学术上可以交锋。现在这个自由已经没有了,学术交锋,也已经不存在了。教授都在混课题,互相吹捧。行政化的面目,越来越清晰。可以说,大学里只看见官,没有别的了。

问:现在回头看,您的大学生活对您最大的影响有哪些?有遗憾吗?

张鸣:我的大学生活很无趣,工科的教育,课业很重,成天忙于应付作业。我遗憾当初没法读文科,但也没办法,当年就是那么个情况。

问:看您以前的访谈,好像您提到说,决定认真扮演好“公知”角色,当下环境下您对“公知”看法是怎样?以及您自己的“公知”身份呢?

张鸣:原来我一直不承认自己是“公知”。但现在“公知”被骂成这样,我就是“公知”了。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坚持对公共事务发言,言之有据。这就可以了。别人怎样,跟我无关。

问:您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阅读类型和下一步的写作计划呢?

张鸣:无非就是读书和写作,基本上是写历史。目前在写一个多卷本的近代史。



(教育责编:赵雅敏 )
标签:教育新闻网 教育资讯 2014年07月19日 08:31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