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中小学生教辅书市场每年达300多亿元 八成统一采购

发布者:阳光超越       分享 评论 投稿
2011年5月25日上午,一名小学三年级的9岁农村孩子,因为靠种菜为生的爷爷无法满足其买一套价值36元的辅导书的愿望,用一根塑料绳,在自己家里上吊自杀。这则教育资讯引发社会对教辅书的关注。同年,多个部委重拳出击,开始重点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问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行业将这一轮新的教辅书治…

2011年5月25日上午,一名小学三年级的9岁农村孩子,因为靠种菜为生的爷爷无法满足其买一套价值36元的辅导书的愿望,用一根塑料绳,在自己家里上吊自杀。这则教育资讯引发社会对教辅书的关注。

同年,多个部委重拳出击,开始重点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问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行业将这一轮新的教辅书治理统称为“教辅新政”。

“新政”运行两年多,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教辅书乱象的根源在哪儿,如何才能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中小学生教辅书市场每年达300多亿元

作为一名母亲,鲍红对教辅书有切身体会。鲍红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研究员,她从事出版研究10多年,近3年来持续关注教辅书管理问题。

“我讨厌教辅书,不愿让孩子陷于重复题海的老路。每天坚持的大量练习,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又有什么用?”她说,“但另一方面,适当的巩固是需要的。孩子学过的知识,确实需要一定的练习。”

“相比之下,图书是一种比较实惠的助学产品。”她曾带孩子试听了一节某英语机构的培训,一年收费14888元。权衡之后,她给孩子买了套某品牌英语点读笔。“原来,觉得一套点读笔999元好贵;现在跟培训比起来,又觉得好便宜。”

“从这个角度看,一本教辅书不过十几到几十元,真是太实惠了。”她说。

“教辅书能够被广泛使用就是因为价格实惠、效果也不错。因而,普遍的选择成就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她说,眼下,几乎所有学生都会使用教辅资料。据行业资深人士估算,小学阶段,每人每年教辅书消费约100元,初中阶段约200元,高中阶段约300元。

据教育部2012年统计,我国接受学历教育的人群中,小学约1亿人,初中约5000万人,高中近4600万人。如此计算,教辅书年销售额有330多亿元实际码洋。此外,还有5000万人接受非学历教育,也可能会使用教辅书。“由此可以估算,中小学生每年的教辅书消费至少有300多亿元。”鲍红说。

80%的教辅书实行统一采购

同是助学产品,价格高出几十甚至上百倍的培训和器材被很多家长[微博]选择,而最实惠的教辅书却受到众多声讨和批判,甚至招致多部委的严厉治理,为什么?

“分析不难发现,培训、家教、学习机虽然很贵,但多是家长主动选择的,虽贵但怨不了别人。教辅书虽然便宜,却多是别人代为选购的。”鲍红认为,社会对教辅资料的诟病在于采购主体与使用主体不统一,消费者属于被动消费。

鲍红介绍,据行业资深人士估计,目前的教辅书行业,由学生、家长自由选购的只有约20%,约80%的教辅书通过各种形式统一征订。

“根据统一征订量的大小,我们将县级以上的统一征订称为大征订,将学校一级的统一征订称为小征订。”她介绍,在“教辅新政”实施之前,大征订与小征订各占约40%的份额。

在某教辅书企业总经理袁忠看来,教辅书销售有“三个境界”:最低的境界是以学生为单位,一本本地卖;一般境界是以学校为单位,一堆堆地卖;最高境界是以各级教委为单位,一片片地卖。“地方出版集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然是‘最高境界’。但他们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横扫时,前前后后总有顾及不到的,我们则占据了这块市场。”

在鲍红看来,占市场约两成的零售类教辅书不存在太多社会问题。“真正有问题的,主要是统一采购的大征订和小征订。”

大征订又称系统征订,由省级教育厅或新华书店制作推荐目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使用。

“现实中,虽然名为‘推荐’,但由于它是主管部门,决定下面的评估和升迁,学校多会听从。”鲍红说,“该举措的本意是为学生推荐优秀教辅书,但操作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产品质量平庸,能够列入推荐目录的产品极其有限,竞争不充分,很难保证它们就是优秀的产品。二是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产生垄断,滋生腐败。当地会优先推荐本地出版机构或教育系统的产品。甚至一些地方的教育与出版系统会结成共同体,一起主导当地市场。”

小征订即是学校团购

“一般来说,它比大征订产品更适合学校需求,但它突出的问题是高码低折(指高定价,销售时低折扣——记者注)。”鲍红认为,这些教辅书给销售人员和采购人员留下较大的利益空间,学生则要以较高折扣甚至全价购买,这就抬高了学生的购书成本,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这还只是表面问题,教辅书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国的教学方式与考评机制。”她认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分数关系到学生评价、老师绩效、学校声誉,也关系到巨额的赞助费甚至独生子女们的前途命运。重压之下,推行题海战术便成为众多家庭和学校的被动选择。“人们对教辅书吐槽,实质是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不满。”

教辅书是否应统一采购

80%的教辅书实行统一采购的现实背后,一个问题难以回避:教辅书是否适合统一采购?

首先,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学校是否应使用统一教辅书?对此,鲍红认为,应该区别看待。

“如果学生的需求是同质的,产品是标准的,就适宜于统一采购,比如课桌。”她认为,教辅书未必属于这种情况。“就教学水平而言,城市与乡村、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实验班与普通班都不一样,他们对教辅书的需求肯定有所不同。‘一刀切’未必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学生是否缺少辨别能力,是否应由专家对质量进行把关后再统一购买?鲍红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可能需要,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完全不是问题。她认为,即使对低年级学生,家长或任课老师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对他们进行指导推荐。“鉴别教辅书质量并不难,老师看一遍,学生做一遍,基本就知道了。更何况,一个消费者一时的辨别力可能是有限的,但无数消费者多年的辨别力肯定是准确的,口碑比专家更可靠。”

第三,统一购买是否更具有价格优势?

鲍红认为,一方面,价格并非家长不满教辅书乱象的症结问题;另一方面,政府有能力对价格进行有效管控。“核心的问题在于,如果统一采购的教辅书不适用,价格再低也是多余的。这是更大的浪费。”

“我认为,统一选购教辅书的办法并非最优。”鲍红说,对此,国家早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教育部等部委连续多年发文强调:“严禁将教辅材料纳入《教学用书目录》、印发教辅材料《推荐目录》、搭售教辅材料以及强迫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等违规行为。”

“但我遗憾地看到,因涉及利益较大,监管不力,各地屡禁不止,违规行为近年来还有加强的势头。”


您可能感兴趣:太原营业执照代办http://www.uninf.net


(教育责编:彭丹丹 )
标签:教育资讯 教辅书 教辅新政 2014年04月09日 10:0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