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SAT重回1600分对中国考生不是“减负”

“美国高考”SAT主办方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Board)日前宣布,SAT考试将在2016年迎来重大变革——总分重回1600分。目前,SAT现总分为2400分,分为阅读、写作、数学三门,每门800分。届时,写作这一部分将成为考生的选考项目,原先在阅读中出现的复杂词汇也都会被替换成常用词汇。SAT全称为Scholasti…

“美国高考”SAT主办方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Board)日前宣布,SAT考试将在2016年迎来重大变革——总分重回1600分。目前,SAT现总分为2400分,分为阅读、写作、数学三门,每门800分。届时,写作这一部分将成为考生的选考项目,原先在阅读中出现的复杂词汇也都会被替换成常用词汇。

SAT全称为ScholasticAssessment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考试的理念,首先独立于美国高中课程,其次满足美国大学考察学生学术能力的要求,第三测评考生批判性思维及阅读、写作能力。然而,由于当前的SAT考试有大量的文学著作节选,其中会涉及古老、生僻的单词,迫使考生花费大量的精力背偏、难、怪的词汇。这种状况与考察学生的核心能力并没有太大关联。因此,减少古老、生癖的学术单词量势在必行。

此前,在谈及即将改革的SAT考试时,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大卫•科尔曼(DavidColeman)曾透露,对SAT考试的写作部分将进行大的改变。没想到,其所说的写作部分改变,竟然是将写作由必考变成了考生选考。

事实上,2005年之前,SAT考试只有阅读和数学两个部分。之后才增加写作部分的考试,以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根据写作命题,不少考生采用背范文、套用作文模版等方法获得了写作的高分,其分数与真实的写作能力大相径庭。

由于写作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至于越来越多认可SAT成绩的美国大学依然只参照阅读和数学成绩录取学生。所以,SAT改革将写作由必考“降为”为选考,实际也是迎合当前美国大学的录取要求,而对学生实际能力考察的水平并没有降低。

那么,SAT考试的改革对于中国考生到底利好还是利弊呢?首先,从复杂词汇被常用词汇上看,新SAT考试减少古老、生僻的学术单词确实是一种减负。但是,对于中国考生而言,新SAT考试并没有使备考变得简单了。因为单词量依然是中国学生备考的第一难关,中国考生根本区分不出什么是古老、生僻的学术单词。其次,写作由必考科目“降格”为选考科目,并不意味着写作考试就此作废。在阅读、数学分数相当的情况下,申请人能够提供写作考试成绩无疑将增加被美国大学成功录取的几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考生有多少会“坚决放弃”SAT的阅读考试呢?

说到SAT考试,不得不提及ACT考试。事实上,ACT考试也有“美国高考”之称。由于ACT有其课程体系,而受到美国中学生的青睐。但是,SAT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办,其成绩一直作为美国名校录取的第一参考。美国综合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几乎都需要申请人提供SAT成绩。正是SAT独立美国高中课程的特点,也使中国学生获得了申请美国名校的一个砝码。因此,在SAT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个理念性变化,即考试内容由独立美国高中课程向美国高中课程与大学学术能力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不过,对于中国考生而言,SAT考试理念性的变化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美国高中并没有统一的课程大纲,各所高中的课程各不相同,其核心还是面向美国大学学术能力的要求。

可以肯定,SAT的改革并没有为中国考生“减负”,因为SAT并不是针对中国学生的考试。一个在中国大陆尚没有考场的考试,怎么能为中国大陆考生着想呢?


(教育责编:彭丹丹 )
标签:美国高考 SAT SAT改革 2014年03月07日 09:4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