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人大代表称180万元招不到院士 高校人才堪忧

“在教育部和贵州省的支持下,贵州大学开出了每引进一个长江学者,给予120万元年津贴,一个院士给予180万元的优厚条件,还提供科研平台和经费,但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一个人报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西部对高端人才很饥渴!”贵州大学真的对高端人才很“饥渴”吗?未必…

“在教育部和贵州省的支持下,贵州大学开出了每引进一个长江学者,给予120万元年津贴,一个院士给予180万元的优厚条件,还提供科研平台和经费,但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一个人报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西部对高端人才很饥渴!”

贵州大学真的对高端人才很“饥渴”吗?未必。院士评选过程中可能藏有猫腻,这是普遍现象,也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与其说该校对人才饥渴,莫如说该校对院士、长江学者的金字招牌“饥渴”罢了。

俗语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长江学者或院士,无论评选多么严格,实际上都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其一,不排除有人情选择的可能;其二,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学者尽管完全具备长江学者、院士的学识和能力,却未必能挤身长江学者、院士的行列。这事儿,古今相同。想当年,清华的国学大师之一,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的陈寅恪,尽管游学欧洲多年,却根本没有文凭。又如国学大师钱穆,如果以文凭来论的话,顶多算中学肄业而已。

贵州大学是老牌大学,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应该已经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学术鉴定机制,何必再孜孜于长江学者、院士的名号呢?

这无疑暴露出贵州大学根本没有一套严谨的学术鉴定机制,更暴露了该校无意健全真正的学术鉴定机制。动辄拿长江学者、院士的金字招牌说事儿,甚至在长江学者与院士之间也“明码标价”、等级分明,这些都不过是特定形式的政绩工程罢了。

正如郑强代表所说:“如果高校没有吸引力,没有事业平台,人才自然不会来。”学术环境不佳,真正的学人避之唯恐不及,更不可能来了。所以,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贵州大学都没有一个长江学者和院士报名。

贵州大学学术鉴定机制上的失败,实际上是败在对金字招牌的趋之若鹜上,是对真正学术的叶公好龙上。


(教育责编:彭丹丹 )
标签:人大代表 院士 高端人才 贵州大学 2014年03月06日 10:4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