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小升初择校成病态战争:造就一批家长病人

发布者:阳光超越       分享 评论 投稿
“开学第一天,交通早高峰提前半小时到来,交通压力明显上升,达到‘轻度拥堵’程度。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尤其突出”——这是来自北京市交管部门的信息;“开学第一天,不能走大路了(环路),走能避开小学校的小路”——家住北京市南四环、在西城区工作的赵先生如是说;“开学第一天,北京交通太夸张,开…

“开学第一天,交通早高峰提前半小时到来,交通压力明显上升,达到‘轻度拥堵’程度。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尤其突出”——这是来自北京市交管部门的信息;

“开学第一天,不能走大路了(环路),走能避开小学校的小路”——家住北京市南四环、在西城区工作的赵先生如是说;

“开学第一天,北京交通太夸张,开车上班在路上堵了三个小时,刚到单位,手脚都开麻了”——家住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在丰台区菜户营上班的郭先生在这一天迟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

……

2014年2月17日,放完寒假的孩子又要开始上学了。但问题是,为何开学会对交通造成如此大的压力?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顾婷一家的境遇似乎能给出答案——早上六点钟起床,带着孩子毛毛穿越半个北京城去另外一个学区上学。

在2013年9月,毛毛加入了“择校生”的队伍。“耗尽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让孩子能上个好学校,我们家可以说是倾囊而出,现在要想‘跨片’上学越来越不容易了。”顾婷说。

教育部日前发布消息称,明年北京、上海等19个大城市的小学要全部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择校生或小升初不按规定入学的学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

“如果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不能得到平衡,再多的规定也会被人为冲破。”顾婷认为。

“不走心”与“未雨绸缪”

“不是亲历者,是无法体会到这是一场多么病态的战争。我知道我已经‘病了’,但却没办法治,因为周围太多像我这样的‘家长[微博]病人’。”

“家长病人”——这是在经历过幼升小之后的顾婷给自己的评价。“我们一直在抨击中国教育存在问题,质疑是否需要‘手术’,但实际上我们作为制度的参与者,可能正在一起营造着这样一种病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取消“择校”已呐喊了多年,但在现实中,为了抢占心目中的起跑优势地位,家长们仍然费尽心机、各显神通。

顾婷回忆说,当她带着毛毛去面试学校时,看到有家长早就安排孩子上了幼升小的面试培训班,准备并背下了中英双语的自我介绍;有的家长记录下每个学校重视的特长,英语、体育、民乐……在登记的时候都填上去;还有爷爷把孙子幼儿园所有获奖的证书,包括跳绳比赛、演讲比赛,全部都附在登记表上……“当时毛毛只是学了点画画还有芭蕾,但谁想到考小学的时候还会用上这些。”顾婷不免焦虑起来。

忐忑了两个月后,顾婷终于收到了跨区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经过一番辗转,她收到了一个银行账户,并心知肚明地向里面汇了8万元钱:这是跨区上学需交纳的“择校费”,虽属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可作为家长,既然好学校收了自己的孩子,交点钱并不成问题。

还有一些人则直接选择了未雨绸缪。

坚信选学校的“战区”已经前移的北京市民李凯刚刚荣升父亲,为了女儿能在6年后上个好学校,早在妻子怀孕后便置换了一套学区房。李凯向记者总结说,小学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攻坚战。

“坑班”与“共建生”

为什么选小学?因为这是升初中的关键。

李凯向记者介绍说,根据政策,在北京,小学升初中的主要途径是“对口入学”,即一所小学和三四所中学结成对应关系,该小学的毕业生在这几所中学中择校升学。这本是按“就近入学”原则制定出的政策,但在“择校”被默许的情况下,热门中学的对口小学身价水涨船高,家长希望在孩子入小学时“一次投资”,就可以获得重点初中、甚至重点高中的“长远收益”。

作为“对口入学”原则的补充,北京的小升初还有“推优政策”——小学拥有向重点中学推荐优秀学生的名额;“占坑班”——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替重点中学选拔学生。因为最后效果不同,占坑班被家长们分成“金坑”、“银坑”、“土坑”、“粪坑”等不同类型。

“说实话,当时听学校宣传说北京以后的小升初‘坚持电脑派位为主、其他方式为辅’时,我真的特别兴奋,但亲身经历过就发现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2012年刚刚把女儿送进北京某区重点初中的付燕向记者坦言,“实际上,电脑派位、就近入学方式是摆在最后的一种垫底升学办法。”

付燕说,女儿从四五年级开始就陆续报读“蹲坑班”。“家长也直接称其为‘坑班’,就是一些重点中学开办的培训班,主要讲授奥数等。关键在于,上课的内容往往和这些重点初中最后选拔考试的内容有一定吻合。而这些学校还通过或明或暗的途径向家长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学校将来会从这些课外班中选拔优秀人才,参加这些课外班的孩子在报考本校时会有‘优先权’”。

“只有上‘坑班’的学生知道考试时间,有考试资格,没有上班的学生就算在考试的时候到了学校外面,学校老师也不会承认里面正在举行选拔考试。”付燕说,自己就曾感受过站在学校外面看着别人的孩子考试而自己的孩子“没份考试”的那种无可奈何。

家住西城区的钱芳算是比较幸运的,丈夫在西城区一家国企,和附近的一所重点小学有“共建关系”,单位每年有名额,适龄职工子女可以“破例跨区”上这所学校。

不过,共建名额也要竞争。“大概每年一两个指标,三四年前差不多找找关系都能上,现在明码标价一个指标10万元。”对于工薪阶层的钱芳家来说,10万元已是一人的全年工资收入,但她说,“能交这笔钱我可高兴了,多少人捧着钱不知道给谁呢。”

“划片”与教育公平

“如果没有条件上的差距,谁不愿意就近入学呢?”

面对记者“为何要舍近求远择校”的问题,很多家长给出了相似的回答。

“我就这么和你说吧。现在毛毛上的学校,很多教学实验设备是从外国进口的,学生的文艺演出在大剧院,甚至有出国演出的机会。我同事家的孩子上的重点中学,校庆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顾婷说,这些都是其他学校比不了的。

教育资源不均衡被认为是择校热的直接原因。

“义务教育的区域环境应实现校际均衡,才能拆分优质学校与权力掌控者的利益共同体,使择校问题得到根本性矫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政府应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增加教育投入,尤其是对薄弱学校的扶持,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

此外,他强调义务教育应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益产品,每一个人都应平等享受义务教育资源,各地必须建立公众有权参与教育决策、监督的教育管理制度。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地方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首要职责。但熊丙奇坦言,正是一些部门在实际中的“懒政”行为才致使这一问题长期治理无果。他觉得,必须增加相应的监督和问责制度,才能促进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重视、更有效地去解决这一顽疾。

“此次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的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打破了以往‘推优’、电脑派位等种种升学、招生模式。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切实推行,就能把不少家长从小升初的竞赛当中拯救出来,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熊丙奇说。

不过,熊丙奇也明确表示,如果我国的“学区制”主要内容就是划定就近入学范围,那么,其价值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恐怕也难真正做到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均衡。

熊丙奇建议,要想实现教育公平的划片入学,就必须打破行政治理体系。首先,应该在每个区县教育局(区域)建立学区教育委员会,委员由政府官员、立法机构成员、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该委员会是重大战略决策的机构。由学区教育委员会民主决策产生的资源配置方式,将会改变以前行政主导的方式。


(教育责编:彭丹丹 )
标签:小升初 择校 病态战争 选小学 2014年02月24日 10:0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