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备受关注的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工作方案30日正式出台。根据方案,2013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
应该说,这个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此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明年高考报名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的规定,就等于提前宣告非京籍考生暂不能参加北京高考。事实上,许多教育专家曾纷纷建议,北上广等异地高考压力大的地区,可先放开高职教育的户籍限制。一方面,这类学校面临比较严重的生源危机,竞争不那么激烈,有利于通过试点摸索和积累经验;同时,对于高职、中职学校来说,也能够以此为契机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虽然这个分步走方案会让许多翘首以盼的家长感到失望,但必须看到,不同地域教育承载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齐头并进。安徽等人口输出省份,外来人口和压力较小,一步到位放开异地高考也不会带来太大冲击。而北京教育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加之以往投入是按照户籍学生配置,而非按照激增的外来人口需求。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幼儿园严重不足、小学入学高峰等问题难免加重,初高中阶段连带效应也将出现,即使开放了异地高考,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也将受到牵累。
因此,对于北上广等地区来说,异地高考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部开放,分步走是现实的理性选择。不过,这个分步走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同样是分步走,广东的“三步走”方案却要清晰得多——2013年起须通过积分入户,2014年起可报考高职院校,2016年起可报名参加高考。反观北京方案,在开放中职、高职院校之后就戛然而止,对何时全面放开异地高考语焉不详。这不免让人担心,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结,异地高考的全面放开会否遥遥无期?对此,北京有关部门须给出一个期限,在打消公众疑虑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倒逼自身加快配套改革,确保按时完成分步走,最终实现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