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半起床,15分钟洗漱后,天津大学求是学部大四学生苏亚鹏按照拟定的详细规划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在他的规划表上,时间被利用到了极致,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他都详细列出,甚至在大年三十的“春晚”前他都还在学习。最近,苏亚鹏成为天津大学新一届学生科学奖得主,又与队友喜获国际生物分子设计大赛金牌。
四年前,因为看中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的超强实力,来自河北省邢台一中的苏亚鹏考入天津大学,并成为求是学部首批学子。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试验田,求是学部是“好学生扎堆的地方”。但是,大学前三学年中,苏亚鹏一直牢牢占据着全学部专业成绩第一的位置。
刚进大学,苏亚鹏像所有新生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知道自己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但我也很想尝试很多新的东西,一步一步去找到属于我自己的路。”于是,大一时,苏亚鹏选了很多课,报名了十几个社团。经过体验后,最终苏亚鹏参加了校学生会、学生电视台、学研会等5个社团。在经过大学一年级的“广泛体验”后,进入大二的苏亚鹏保留了学研会和电视台两个社团,同时又新参加了求是学部科协和学生大使团两个新社团。
“我是从大一开始做时间规划的。高中的时候,时间都是老师给安排好的,但进入大学后,发现想做的事太多,忙不过来了。”苏亚鹏笑笑说,“社团工作、上课、做实验……后来又给自己‘加码’,参加竞赛、在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为出国深造准备托福[微博]和GRE……如果不做时间规划,我肯定做不完这么多事。”
从大一开始,苏亚鹏将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甚至在寒暑假也从未间断,已经记满了好几个小本子。记者看到,在大三寒假中的一天,苏亚鹏的规划表上记录着:7:30起床,8:00-8:45复习,8:50-9:35背一组单词,9:45-10:30看生化章节……中间空出的5分钟、10分钟是他的休息时间。即使在大年“三十”晚上,他也一直学到晚上7点一刻,妈妈都看不下去了,他却笑着说:“‘春晚’还是要看的。”
还有一次在实验室,苏亚鹏课间趴在桌子上闭眼休息了11分钟,闹铃响后又继续投入科研。前来采访的学生记者惊呆了,他解释道:“为了准备竞赛,昨晚熬夜到3点有些累了,10分钟太短,想多休息一会儿,就调到了11分钟。”大学中,苏亚鹏一直这样“逼迫”着自己,“时间很紧迫,deadline(最后期限)就是第一生产力。”
而在这个时间表上,苏亚鹏经常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定为5分钟。“也就是在楼道里走走,当然如果前面的事情没做完,这5分钟的休息时间就会被挤掉。”苏亚鹏淡定地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