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呼吁,“营养午餐”应该改“牛奶面包”为“热饭菜”。刘希却认为不可能,因为村小、延伸点没有食堂,中心小学的食堂面积也严重不足,“有的学校近千学生,用餐的地方也只有400多平方米。”而在村小兴建食堂同样也存在困难。“学校人少、交通条件差,采购物资很不方便。很多村小、中心小学没有干净用水,要按照规定做到清洗、浸泡、消毒,十分困难。”邓飞则不认为必须建食堂,因为学生可以坐在教室里吃饭。“只需要建一个厨房,保证安全做饭。根据学校大小,因地制宜,还可使用重复利用的板材,避免浪费。”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认为,学校能否建食堂,要靠政府财政的支持,否则只能选择“牛奶+X”。目前,宁夏基本实现了食堂供餐,就靠“县政府给每个学生多加一块钱”。“100个学生的学校,请一个厨师,每天工资50元,剩下的50元来维持水电、煤气等费用,完全够用。”在湖南新晃县、湖北鹤峰县,民间的“免费午餐基金”和政府实现了合作。县政府出1元和厨房建设,公益基金出两元和厨师工资,合力形成对学校的立体监督,开创了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的“合作午餐”格局。
卢迈曾将宁夏和湘西的小学提供的午餐送到疾控中心检查,结果表明,宁夏的午餐热量达到了800卡路里,而湘西的午餐只有200卡路里左右。“按照国家规定,每个学生每天要摄取的热量应该是2000卡路里,宁夏的午餐满足学生每天摄取热量的40%,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而200大卡的热量只有学生每天应摄取热量的10%,中小学生在吃不饱的情况下学习,很不利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最终还是要走向食堂供餐,‘牛奶+X’的课间加餐模式只能是一种过渡方式。”卢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