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登陆
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聚焦 > 正文

就业的好坏不是判断“海归”得失的价值坐标

发布者:彭丹丹     组织: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海龟”成“海带”,一些人要么毕业就失业,要么处于低薪的初始阶段徘徊。“海归”的身份光环已经渐渐蜕去,市场的法则让就业市场变得更加理性。“海归”这个特殊群体,寄寓着国人的太多期望和情感,其在就业市场的走向也让人感到心中有种酸楚的味道。于当事人来说,难免有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感慨…

 “海龟”成“海带”,一些人要么毕业就失业,要么处于低薪的初始阶段徘徊。“海归”的身份光环已经渐渐蜕去,市场的法则让就业市场变得更加理性。“海归”这个特殊群体,寄寓着国人的太多期望和情感,其在就业市场的走向也让人感到心中有种酸楚的味道。于当事人来说,难免有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感慨,对于热衷于出洋留学的后来者,可能有一种提示作用,而对于反对者来说,或许认为这是留洋热回归理性的一个契机。


  如果单纯从市场的层面或可解释,显而易见的原因在于,一是海归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后,整体素质难免会有所下降;二是很多留学生语言不过关,缺乏适应能力、表现糟糕,难以适应国外开放式教育;三是学历、资质造假屡见不鲜,特别是唐骏的学历涉嫌造假被媒体公开后,海归的整体形象急剧下降;四是企业不再“迷恋”洋文凭,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重能力轻学历”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唯文凭论”和“唯留洋论”已经鲜有市场,海归在国内的遭遇,跟国内大学生的情况,其实殊途同归。


  然而,尽管近年来海归人员的待遇不如从前,社会舆论也不乏理性的分析和提示,但留洋潮依然逆势而上。有报道称77%的学生或家长明确表示留学投资很值得。事实上,囿于国内教育的短板,学生或家长选择留学的思维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成功就业”和“身份标签”到  “英语能力提高”、“思维方式的改变”、“就读院校有实力”、“专业知识的提升”等的综合认识,我们看到投资取向和教育思维已经更加理性而明智。


  教育的功利化,不仅体现在教学上,也体现在读书的目的性上,教育被市场因素绑架,就业前景左右了专业的设置及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围绕市场转,让大学精神和教育内涵都变得极为浅薄而功利,“读书不就业,请我都不来”成了一种社会共识和教育价值。“读书无用论”则甚嚣尘上,在这种语境下,留洋热还方兴未艾,就足以说明,支撑留学的动力已经由最初的跟风与仿效,变得更加理性而长远,这既是教育本质的悄然回归,也是对国内教育的直接抗议。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标签:就业 海归 2012年11月14日 16:20    [查看原文]   
推荐产品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0)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女人 情感 职场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文化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