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抓到了公平问题的根本。”在十八大代表、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看来,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尤其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明显不均衡,其中除了各级政府对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外,师资力量配置与学生数量增长的比例也不够协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城市、乡村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大系统,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通过有效的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创新。”十八大代表、北京市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对此深有感触。2008年,北京市东城区教委通过资源整合,将史家小学和东四七条小学结成了深度联盟校;2011年,又实施了“一长执两校”制度,让名校校长一个人成为同一学区两所学校的校长,负责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让两所学校就像心脏的左心室和右心室,都流淌着共同的血液,教育均衡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资源配置还要讲究一个“巧”字。说到这个话题,刘教民滔滔不绝。“前些年,河北省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时候,合并了一批小学。学校撤销了,富余的教育资源干什么?我们用原来的小学教室办托儿所、幼儿园。这几年,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入园难,而我们的入园率达到了65%,这是很多发达地区都做不到的。”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既要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现实问题,更要解决‘上好学’的根本问题。”十八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合肥市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