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上一个《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让河北保定的苗卫芳一下成了“热点人物”。她曾因考研成功变为整个村子的骄傲,如今却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回家务农,致使父亲经不住周围压力选择服毒自杀。这位父亲的选择也许有些极端,但是连硕士生找工作都很难的现实,的确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正在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的小岳明年即将毕业,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就业的不易。“我面试了好几家小外贸公司实习,可他们一看我是硕士,都奇怪我是找了多少地方,才跑到这么一家小公司的。惊讶之后,多数人还会跟上一句‘现在很多研究生都不好找工作,学历高太难伺候’。”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公务员上,于是出现了蔚为壮观的公务员热。10月22日,公务员考试报名还未截止,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一职位竞争比已达6348:1,一举刷新了近年国考报名竞争最激烈职位的纪录;而哈尔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系统员工,457个招聘岗位竟也引来11539个报名者,其中竟有近30名硕士研究生。
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也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啃老族”。杨洁是家中独女,从小受尽宠爱。自视甚高的她毕业后欲谋一份月薪上万的工作,然而眼高手低与缺乏工作经验,让从未受挫的杨洁屡屡碰壁,渐渐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毕业一年至今仍待业在家。对此,杨洁父母却称,孩子还需要时间适应,反正家里也不缺她这点钱糊口。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仅有,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所不同的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各国努力推出一些举措的行动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慕尼黑就业模式”,由大学、企业、劳动局三方合作,共享信息,互相联动。学校设立就业市场学院,负责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训,企业则常年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韩国政府鼓励高中毕业生“先就业后升学”,让年轻人真正学以致用。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